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中医视角看中风(脑出血):防与护干货版

核心观点

中风(脑出血)属中医 “气血逆乱,血溢脉外” 之证,起病急危,预防是关键,急救需争分夺秒,康复期侧重气血经络调理。

一、中医对中风的核心认知

本质:非单纯 “血管破裂”,而是长期 “肝阳上亢”“痰湿阻滞”“瘀血内停” 打破气血平衡,如熬夜耗肝阴、过食肥甘生痰湿、暴怒致气逆血逆,最终引发血溢脉外。

预警信号:晨起头胀如裹、午后脸红发烫、手指偶尔发麻,多为气血失和的早期表现,易被忽视。

二、预防:调气血、平阴阳,护稳血管

1. 饮食:给血管 “减负”,避 “助火生痰”

遵循 “三少三多” 原则:

三少: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防痰湿积聚);少饮烈酒、浓茶(防肝阳上亢);少用过量辛辣调料(防气血上涌)。

三多:适当吃芹菜、菠菜(平肝凉血);喝山药莲子粥(健脾化痰);每周吃 2-3 次黑木耳(辅助活血通络)。

2. 情志:疏解情绪,防 “气伤血管”

践行 “5 分钟疏肝法”:按揉太冲穴(脚背第一、二脚趾缝向上凹陷处,酸胀为宜),助平肝降火;

练深呼吸调气:吸气默念 “静”,呼气默念 “松”,气息沉腹,避免气血上冲。

3. 习惯:避开风险触发因素

忌突然用力:搬重物、用力排便易致腹压骤升、血压飙升(气迫血行),高血压人群尤需注意;

控温差刺激:冬季戴帽护头(头为 “诸阳之会”,受寒易血管收缩),夏季少直吹空调(冷热交替乱气血);

定期体质调护:40 岁以上可辨体质调理(肝阳上亢者用天麻、钩藤泡水;痰湿重者用茯苓、陈皮煮茶;瘀血者用山楂、红花煲汤,均需专业指导)。

三、黄金救治:抢时间,明主次(急救以西医为准)

1. 第一时间:稳字为先

不搬动: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呕吐物呛咳),解开衣领,保持环境安静;

记时间:准确记录发病时刻,为医生提供参考;

快呼救:拨打 120 时说清 “突发昏迷、一侧肢体不能动”,提醒备齐设备。

2. 等待救援:辅助护稳不添乱

有意识者:轻按内关穴(腕横纹上 2 寸,两筋之间),助宁心安神;

昏迷者:切勿掐人中、喂水(防窒息),仅保持体位等待救援。

四、康复期:补气活血、疏通经络(需专业指导)

中药:以 “补阳还五汤” 为基础,用黄芪补气、当归活血、地龙通络,再按体质加减(如痰湿重加半夏,阳虚加桂枝);

针灸:选百会、风池、足三里等穴,配合肢体穴位,助气血达末梢,改善偏瘫;

导引术:病情稳定后练八段锦 “双手托天理三焦”“调理脾胃须单举”,以动作带动气血运行。

注:文中中医调理建议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急救请以西医规范为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中医视角看中风(脑出血):防与护干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