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说,他小区里有个肝癌病人,在袁院长这里吃了3年中药都没复发,看着挺好,所以才介绍我来试试。” 一位经历了四年抗癌拉锯战的患者,在诊室里道出了他来此的缘由。而这次尝试,带来了久违的好消息——服用中药一个多月后,他从“一点饭不能吃”到“能吃大半碗”,身体出现了积极的转机。
一场持续四年的“拉锯战”
患者的抗癌之路始于2020年7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肝癌后,他很快接受了手术。然而,这场战役远比想象中漫长:
2022年1月,发现肝内转移,开始配合靶向药治疗。
2023年2月,病情再次进展,不得不接受射频消融术,并继续服用靶向药。
2024年9月,肿瘤再度复发。
四年来,他住院高达30多次,频繁更换靶向药维持。直到近期,肝胆科主任坦诚告知:“西药已经没有可用的方案了。” 正是在这山穷水尽之时,主任基于亲眼所见的成功案例,将他介绍到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
为何癌症总是“卷土重来”?关键在于“正气”与“癌邪”的平衡
患者的故事引出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手术、靶向药等现代手段后,癌症仍会反复复发?
袁希福老中医认为,这好比一场身体内部的“正邪之争”。手术、放化疗等手段能快速消灭肿瘤(祛邪),但往往也损伤了人体的根本——“正气”(即免疫力及身体机能)。如果治疗后正气未能恢复,体内适于癌细胞生长的“土壤”依然存在,癌毒就可能“春风吹又生”。
中医的“扶正”策略: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那么,如何有效预防复发?中医强调的是 “巩固治疗” 和 “扶正固本”。
“扫黑行动”后的“长治久安”:手术成功好比一次成功的“扫黑”,但若不清算其背后的“保护伞”和“生存土壤”(即虚弱的身体内环境),残余势力便会卷土重来。术后持续的中医巩固治疗,就是帮助身体修复这种“土壤”,重建免疫防线,实现长治久安。
从“输血”到“造血”:袁院长常以“扶贫”作比喻。单纯给钱(如同一次次手术、化疗)只能救急,无法根治贫困。真正脱贫要靠传授技能,实现自力更生。中医抗癌亦然,其核心不是一味攻击,而是通过调理脾胃、补益气血,激活患者自身的抗癌能力,让身体这台精密的机器能够“自我监视、自我防御”,从而实现长期稳定。
即便复发,希望仍在
袁希福院长强调,即便出现复发,也绝不意味着失败。“正邪相争”本就动态变化,暂时的失利是抗癌路上的常态。此时,信心与坚持至关重要。调整策略,采用中医药扶助正气,控制癌邪发展,许多患者依然能重获与癌共存、长期稳定的生活质量。
这位患者的经历告诉我们,当一条路走到尽头时,不妨转换思路。中西医结合,尤其是在西医治疗间隙或结束后,及时运用中医药“扶正固本”,或许是守住胜利果实、预防复发的关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