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有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肿瘤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方法、高度的责任心和温暖的爱心。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张海波教授团队将通过本专栏推送肿瘤防治最新进展以及相关科普知识,为您传道解惑。抗癌之路,虽道阻且长,但我们愿与您同行!欢迎您持续关注!
医学指导
本期作者
PART.01
晚期肺癌患者什么时候需要做基因检测?
肺癌在临床上大致分为两种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0%–85%;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15%–20%。如果病理诊断为小细胞肺癌,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明确可使用的靶向药物,因此一般不需要做基因检测。
而非小细胞肺癌又包括几种主要病理类型:腺癌(约占40%-50%);鳞癌(约占25%-30%);其他类型(约10%-15%)。
其中,腺癌患者特别推荐做基因检测,因为腺癌的基因突变率相对较高,可选择的靶向药物也更多。例如常见的EGFR、ALK、RET、MET14跳跃突变等。我国的肺腺癌EGFR基因敏感突变阳性率40%-50%左右,这意味着近半数的肺腺癌患者可能从EGFR靶向药物中获益。对于这部分患者,基因检测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还能有效预测治疗效果,避免不必要的化疗带来的副作用。
而对于鳞癌患者,虽然其基因突变率相对腺癌较低,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患者身体状况不允许进行常规化疗,或者对化疗反应不佳时,基因检测也可能成为寻找新治疗途径的重要手段。
此外,对于晚期肺癌患者而言,无论病理类型如何,当出现病情进展、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出现新的转移病灶时,重新进行基因检测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医生及时发现新的基因突变,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机会和生存时间。
PART.02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EGFR靶向药,
能够控制肿瘤多长时间?
以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奥希替尼(osimertinib)为例,在国际大型研究FLAURA中: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8.9个月,也就是一半的患者疾病至少可以控制一年半以上;
中位总生存期(OS)为38.6个月,也就是说一半的患者生存时间超过三年,约1/3的患者能够生存超过4年。
客观缓解率(有效率)约为80%,大多数患者能够看到肿瘤缩小。
不同的基因类型或临床特征对疗效也有影响:
EGFR19外显子缺失患者,有一半的患者可以控制21.4个月;而如果是EGFR L858R突变患者,控制时间缩短到14.4个月;
伴有脑转移的半数患者可以控制15.2个月;而没有脑转移的患者可以延长到19.1个月。
温馨提示: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基因检测是决定是否能使用靶向药的第一步。一旦发现EGFR突变,靶向药治疗往往能显著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和家属应积极与医生沟通,制定最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Soria J-C, Ohe Y, Vansteenkiste J, et al. Osimertinib in untreated EGFR-mutated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18;378:113-25.
[2]Ramalingam SS, Vansteenkiste J, Planchard D, et al. Overall Survival with Osimertinib in Untreated, EGFR-Mutated Advanced NSCLC. N Engl J Med. 2020 Jan 2;382(1):41-50.
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
恶性肿瘤辨证论治与精准治疗研究团队以张海波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美国UCLA大学、英国Cardiff大学、荷兰乌特列支大学医学院(UMCU)合作,研究内容涵盖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包括中医辨证标准化,分子病理学,液体活检,中医药临床研究,中药药理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多学科研究,致力于提高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水平,并推进中医药国际化。主持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5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24.799),出版专著12部(英文专著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大德路总院肿瘤科出诊一览表(西区门诊4楼)
初审 | 张靓雯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