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提到肾脏出了问题,第一反应就是会水肿,腿脚肿胀、眼皮浮肿,好像只要没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肾脏还算健康。殊不知,真正的情况远比想象复杂。医生们常常强调,水肿只是肾病恶化后的一个表现,而在此之前,身体其实早就会发出多种信号。
尤其是中老年人,若能早点捕捉到这些信号,就有可能把病情扼住在前期,而不是等到晚期再去后悔。近些年的研究和临床经验也在不断提醒,很多看似小毛病,其实背后就是肾脏在向外界求救。
首先出现得比较常见的是尿液的异常。尿液是肾脏健康的晴雨表,任何小的变化都可能透露出内部的状况。
比如说,有人会发现自己的尿液泡沫增多,而且久久不散,这就提示可能有蛋白质漏出。再比如尿液颜色变深、带血丝,或是排尿频繁、夜尿次数明显增加,这些都不是小问题。
有数据显示,近七成慢性肾病患者在早期就有不同程度的尿液改变,但因为没有明显疼痛,很多人忽视了。
殊不知,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变化,揭开了肾损伤的序幕。医生也一再提醒,成年人正常夜尿次数不超过两次,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就要小心是不是肾功能下降在作祟。
然后是血压问题。高血压和肾病的关系非常紧密,二者常常互为因果。肾脏受损会让体内水钠潴留,引发血压升高,而长期的高血压又会反过来损伤肾小球,形成恶性循环。临床上有不少人,早年只是单纯高血压,后来因为没能控制好,十几年后就发展成肾功能不全。
中国慢性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约50%的慢性肾病患者伴随有高血压。换句话说,如果本来血压就控制得不理想,又经常波动,还伴随疲劳、尿液异常,那就更需要警惕肾脏在亮红灯了。
再者是贫血问题。很多人不理解,贫血怎么会和肾脏有关。其实道理很简单,肾脏不仅仅是排泄器官,它还分泌一种叫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激素,这种物质能促进骨髓制造红细胞。当肾功能下降时,这种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导致贫血。
表现出来就是整天没精神,稍微走两步就气喘吁吁,还伴随脸色苍白。统计数据显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贫血发生率可高达90%。在笔者看来,很多老年人总以为是年纪大了自然没劲,其实背后可能就是肾脏功能在减退。这种情况下单纯补铁补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根源还是要保护肾脏。
与此同时,食欲下降和恶心呕吐也常常伴随出现。肾脏功能减弱时,体内代谢废物和毒素会逐渐积累,刺激消化道,引起食欲差、口中有异味、甚至出现恶心。这种表现往往被误以为是胃的问题,结果反复治疗也没见效。
殊不知,这可能是尿毒症前期的典型信号。有些研究发现,在慢性肾病患者中,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在早期就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只是缺乏足够重视。特别是一些老人,饭量一天比一天小,体重不明原因下降,就更要怀疑是不是肾功能出现了隐患。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身体长期乏力。肾脏受损会影响血液净化,毒素积累就会引发全身疲惫无力,再加上贫血的叠加作用,整个人精神状态大打折扣。很多老人会抱怨自己早晨起不来,白天打不起精神,晚上却又睡不好。
医生提醒,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存在,就不能简单归咎于年龄或睡眠问题,很可能是肾脏在发出警告。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的数据也显示,慢性肾病早期患者中,超过六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乏力和精力下降。
在笔者看来,肾脏病之所以可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的隐匿性太强。大多数人在出现水肿之前,身体已经承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损伤,而前期的信号往往被忽视掉。
其实,只要平时稍加留心,尿液、血压、贫血表现、食欲和精神状态,都是很好的观察窗口。尤其是已经有高血压、糖尿病、长期使用止痛药的人群,更要定期监测肾功能,因为这些都是肾脏损害的高危因素。
当然,光靠察觉症状还不够,更关键的是形成体检习惯。血肌酐、尿常规、肾脏彩超,这些检查都不复杂,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发现早期问题。
很多医生都强调过,如果能在肾功能下降前的阶段发现并干预,至少可以延缓病情十年以上。而一旦错过最佳时机,等发展到需要透析或移植,那时候无论对身体还是家庭,负担都极其沉重。
总而言之,水肿并不是唯一的肾病信号,甚至说它往往已经是比较晚的表现。真正应该警惕的,是那些看似不起眼却频繁出现的不适。尿液异常、血压控制不稳、贫血、食欲下降、长期乏力,这些都是肾脏的呼救声。
忽视它们,可能就是给未来埋下隐患。你说,身体天天都在提醒,如果再视而不见,那责任只能由自己承担。换句话说,想要晚年过得更安稳,就必须在这些细节上下功夫。毕竟,肾脏一旦出问题,生活质量会被彻底改写,这个代价,绝对不是任何人愿意承受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肾脏健康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师双斌,郑洪新.肾精盛衰的外在征象[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09):940-94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