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腹膜癌是起源于腹膜间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与上皮性卵巢癌极为相似,在诊疗指南中通常与输卵管癌和上皮性卵巢癌一起作为同一疾病被描述,因此诊治方案与上皮性卵巢癌基本相同,常用药物有化疗药、PARP抑制剂和抗体偶联药物等。
1、化疗药:化疗是原发性腹膜癌的基础治疗手段,尤其是在手术后需进行全身性辅助化疗,目的是清除残留的癌细胞。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铂类药物联合紫杉醇类药物的方案,如紫杉醇注射液(康铭诺)+卡铂注射液(波贝)等。
2、PARP抑制剂:这类药物能抑制癌细胞的DNA修复能力,导致癌细胞死亡,代表药物有塞纳帕利胶囊(派舒宁),主要适用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成人患者在一线含铂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的维持治疗。该药无需基因检测,具有全人群可用的特点,服用方便,剂量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且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该药的全人群无进展生存期达40个月,对照组仅13.6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57%,六成以上的患者用药满2年时病情仍控制良好,生存期显著延长。
3、抗体偶联药物:这类药物由抗体、连接子和细胞毒性药物组成,兼具靶向药和化疗药特点,可以实现定向杀伤,全身毒性较小,代表药物为索米妥昔单抗注射液(爱拉赫)。该药适用于既往接受过1-3线系统性治疗的FRa阳性的铂耐药的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成年患者,能降低37%的疾病进展风险和32%的全因死亡风险,而且单药客观缓解率可达42%,效果优于当前其他多种治疗方案,用药后血液不良反应比化疗轻,虽然部分患者会出现视力模糊、角膜病变等眼部不适,但提前药物干预均可逆转。
原发性腹膜癌的治疗药物多样,早期规范治疗能有效防止复发,延长生存时间。治疗过程中应保持乐观心态,并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物质,能增强免疫力,有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