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秋分时节气温降易生病!如何科学养生?答案都在这儿了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23日发布消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王秀芝 何怡萍)今日正值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秋分过后,天气慢慢变冷,自然界的阳性能量开始收敛,阴性能量逐渐增强。秋季对应五行中的金,与人体的肺脏相互关联,这个时期人们容易患上呼吸道方面的毛病、消化系统的问题以及心脑血管方面的状况。那么,在秋分时节怎样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呢?长沙市第四医院中医科的李洁芳主任讲,秋季调养要遵循“收敛蓄养”的准则,关键在于“调和阴阳,滋养阴液,健运脾胃”,关键要保养好肺,避免燥气损害肺功能,还要注意避开普遍的养生错误,为秋冬时节的健康打下基础。

秋分后“一夜比一夜冷”,注意防寒保暖

李洁芳说,秋分到了,养生要注意一些实用小技巧:

晚上十点前要睡去,早上六七点要醒来,这样做能让身体适应阳气的收藏。秋分之后天气越来越凉,一定要好好保护脖子、肚子和脚丫;睡觉前用热水泡脚,里面可以放点艾叶或者生姜,这样能让血液流通得更顺畅;最好不要穿凉鞋或者露肚脐的衣服,那样会让寒气钻进身体里。

按压迎香部位(鼻旁两侧),有助于减轻鼻部不适、减少感冒发生;按压膝外侧足三里部位,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提升身体抵抗能力。

品鉴秋分茶: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其性质温和,有助于滋润身体,消除干燥,同时也可以选择饮用蜂蜜柚子茶。

秋分时节,还可以试试这些中医特色疗法:

脐部综合灸:肚脐,中医称之为“神阙穴”,是人体的根本所在,该处皮肤较薄,药物渗透性强,在此处施药配合灸疗,利用艾火的温热特性,使药力借助经络传遍全身。主要针对:消化系统症状,包括胀满、疼痛、胃液过多、嗳气、恶心、排泄异常以及脾胃功能欠佳;女性相关疾病,如经期紊乱、小腹疼痛、白带异常及睡眠障碍等;也适合出现的食物积滞、食欲不振、夜尿等问题。

火龙罐综合灸融合了推拿、刮痧、艾灸、点穴等多种技术,罐口经过特殊设计,充当刮痧工具,罐内艾柱作为灸疗的燃料,同时运用点、震、扣、碾、推、按、拨、揉等多样手法进行身体调理。适用于脊柱相关病症,比如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强直性脊柱炎;腰背部肌肉受损情况,包括上背部疼痛、急性腰部扭伤、局部肌肉过度拉伸;女性生殖系统问题,例如月经周期紊乱、经期疼痛、子宫平滑肌瘤;也适合中风期,外力导致的骨折愈合后的浮肿,以及风湿、寒气、湿邪引起的各类疼痛,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如排便困难、大便不成形、腹部胀满、食物消化障碍等。

“养错反伤身”,避开三大养生误区

李洁芳谈到,秋分时节调养身体虽然有一定的准则,不过很多人容易产生理解上的错误,结果反而让身体承受压力。以下有三种普遍存在的错误观念,必须特别注意避免:

误区一:盲目进补,秋燥只需多喝水

秋季常被视为补充营养的时节,很多人因此随意服用人参、鹿茸这类滋补药物,却不去考虑身体的适应能力;又因为秋天的干燥导致口舌和皮肤失去水分,便只靠大量饮水来应对,却不知喝太多水可能会使肾脏承受压力,而且这种方法也无法真正改善身体受到燥气伤害的状况。

正确做法:饮食需润燥为先,少辛多酸。应当增加滋阴润肺的食材,比如可以食用梨、银耳、百合、山药、莲藕、甘蔗、芝麻、核桃;需要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避免葱、姜、蒜、辣椒等带刺激性的食材,以防阴液流失,可以适量选择葡萄、山楂、柚子等酸味食材,有助于收敛肺气,促进生津和润燥;应该温补脾胃,避免食用生冷食物,秋分之后可以适量进行温和的进补,例如喝鸡肉、牛肉、红枣炖制的汤品,但要注意不要过于油腻,同时也要少吃生冷的瓜果,以免伤害脾胃的阳气。

误区二:运动越剧烈越好

秋天天气舒适,许多人增加活动强度,有时会尝试强度较高的锻炼方式。不过,对大部分人而言,过于剧烈的运动不仅达不到保健作用,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容易伤害到关节和肌肉。

锻炼应当以温和为主,不要导致大量出汗,可以选择一些缓和的活动,比如慢慢走、缓步跑、打太极拳、练八段锦,以微微出汗最为恰当,以免过分消耗体力;早晨锻炼不宜太早,最好等到太阳升起之后,这样可以避开寒露时节的凉风;经常练习呼吸方法,进行深呼吸(用肚子呼吸),能够有助于清理肺部、舒缓精神状态。

误区三:忽视情绪调节

秋日时节,人的心境容易起伏不定,有些人会感到低落、心神不宁等负面感受。不过,相当一部分人并未意识到心理平衡对于身体调养的关键作用,他们以为只要饮食得当、饮酒适量、锻炼充分,便能维持健康状态。

好的情绪状态应当保持稳定,防止心情低落。可以多接受早晨和傍晚的阳光照射,帮助身体机能活跃起来;应当和亲近的人多沟通,一起进行登山活动,让视野开阔;还可以多欣赏平静的音乐,或者进行静心练习,使心境保持平和。

李洁芳指出,秋季调养,关键在于“和谐”。要避免胡乱进补、过度活动、漠视心境等错误做法,需从饮食作息、活动方式、精神状态等多方面全面调整,方能达成“滋阴润泽、健脾和胃”之效,顺利度过秋季,为来年健康奠定良好根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秋分时节气温降易生病!如何科学养生?答案都在这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