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秋分养生的中医逻辑:阴阳平衡是根本

一、秋分养生的中医逻辑:阴阳平衡是根本

“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夏炳均中医博士指出,此时天地阳气渐收、阴气渐盛,人体与自然同频,呈现 “阳消阴长” 的变化。秋属金,金主肺,干燥气候易伤肺阴,同时肺金克肝木,若调理不当,易引发肺燥、肝郁、皮肤失养等问题。他强调:“秋分养生的关键在‘平衡’—— 既要滋阴润燥以应秋气,又要收敛阳气以固根本,更要兼顾脏腑调和,为寒冬储能。”

从临床数据看,秋分后湿疹、荨麻疹等皮肤问题发病率较夏季上升 37%,这与 “秋燥伤津、气血失养” 密切相关。夏博士接诊的 9 岁湿疹患儿萌萌,便是因秋季湿毒 “燥化” 导致症状恶化,这印证了节气变化对体质的直接影响。

二、饮食调护:“五白养阴” 与体质适配方案

(一)核心原则:滋阴润燥,少辛增酸

夏博士结合《素问》“秋不食肺” 的理论,提出秋分饮食三要点:一是多食白色食物养肺,如银耳、百合、山药等;二是减少葱、姜、蒜等辛味之品,避免耗伤肺阴;三是适当增酸护肝,如苹果、葡萄等酸味果蔬可平衡肺金之气。他特别提醒:“苦性燥,秋分需忌苦瓜、黄连等苦燥食材,以免加重皮肤干燥与口干。”

(二)经典药膳:“五白汤” 的两种黄金配比

针对秋分燥邪,夏博士首推传统 “五白汤”,并根据体质差异给出两种配方:

  1. 蔬菜版五白汤(适合湿热体质):白萝卜 100g 清热化痰,白菜 50g 补充维生素,豆腐 80g 提供植物蛋白,白木耳 15g 滋阴润肺,百合 20g 养心安神。洗净切块后大火煮沸,转小火炖 20 分钟,加盐调味即可。夏博士解释:“此方清润不腻,能快速缓解秋燥引起的咽喉干痛。”
  2. 粥汤版五白汤(适合气虚体质):新鲜山药 200g 补中益气,薏米 50g 健脾祛湿,银耳 15g、百合 20g、莲子 30g 养阴安神。用陶瓷锅慢熬至浓稠,每日晨起温服。他强调:“山药为‘地中之宝’,搭配莲子可增强固气效果,尤其适合老人与儿童。”

(三)体质专属润燥茶

基于临床经验,夏博士总结三款简易调理茶:

  • 脾虚湿蕴型(皮肤出油、大便黏腻):茯苓 10g + 薏苡仁 10g + 陈皮 5g 煮水,健脾祛湿防湿毒外发;
  • 血虚风燥型(皮肤脱屑、瘙痒):当归 5g + 麦冬 10g + 枸杞 10g 煮水,养血润燥;
  • 热毒型(皮肤泛红、口干):金银花 5g + 菊花 5g + 甘草 3g 煮水,清热解毒。

“这些食材日常易获取,但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就医,不可自行加量。” 夏博士提醒,曾有患者因过量饮用金银花茶导致脾胃虚寒,反而引发腹泻。

三、起居与运动:收敛阳气,适度疏泄

(一)起居有常:早睡养阳,保暖护窍

“秋分后夜渐长,需顺应阴精收藏之势。” 夏博士建议每晚 11 点前入睡,早晨 6 点左右起床,起床时先活动四肢 5 分钟,避免血压骤变。针对 “秋冻” 误区,他明确:“头部、腹部、足部三部位绝不能冻!” 外出戴帽护阳气,睡前用艾叶水泡脚 15 分钟温通经络,脾胃虚弱者可热敷肚脐驱寒。

(二)运动有道:“收而不泄” 的锻炼方案

秋高气爽宜户外锻炼,但夏博士强调 “运动量需减半”:“大汗淋漓会耗伤阳气,违背秋季‘收敛’原则。” 他推荐三类平缓运动:

  1. 八段锦:重点练习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每式重复 6 次,可舒展肺气;
  2. 登山远眺:既能活动筋骨,又能通过观景疏泄 “悲秋” 情绪,符合 “常笑宣肺” 的养生之道;
  3. 太极拳:慢节奏动作可调和气血,增强肺功能,适合各年龄段人群。

运动后需及时补充温水,忌喝冰镇饮料,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四、经络与皮肤养护:夏博士的 “内外兼修” 秘诀

(一)经络调理:三穴护肺养肝

夏博士结合针灸经验,推荐秋分必按三个穴位:

  1. 期门穴(乳头直下第 6 肋间隙):双手掌心贴穴,沿肋骨缘向章门穴摩擦 120 次,可疏肝理气;
  2. 足三里穴(外膝下 3 寸):每日按揉 2 分钟,健脾益气,增强免疫力;
  3. 血海穴(屈膝髌骨内上缘 2 寸):搭配穴位贴敷,可改善血虚风燥型皮肤问题。

他接诊的过敏患儿小宇,便是通过足三里、血海贴敷配合中药调理,15 天内过敏症状明显缓解。

(二)皮肤养护:避开三大误区

秋分皮肤问题高发,夏博士指出常见误区:

  1. 忌滥用激素类药膏:短期止痒却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 “停药复发”;
  2. 忌过度清洁:避免用碱性沐浴露,水温以 37℃为宜;
  3. 忌忽视保湿:可外用马齿苋、黄柏煮水清洁,配合 “养血润燥膏” 保湿。

针对秋敏,他建议随身携带艾叶、藿香、佩兰制成的中药香囊,通过气味刺激经络增强抵抗力,小宇便通过此方法减少了过敏原接触引发的发作。

五、情志调摄:防 “悲秋” 的疏肝之法

“肺金当令易克肝木,秋分情志失调者骤增。” 夏博士解释,光照减少会影响情绪,若肝气郁结,易引发失眠、食欲不振。他给出两个简单方法:

  1. 呼吸疏肝法:晨起面对阳光,深吸气 4 秒,屏息 2 秒,呼气 6 秒,重复 10 次,可舒展肺气、疏泄肝气;
  2. 倾诉解郁法:多与亲友交流,避免情绪积压,符合 “收敛神气而不外露” 的养生原则。

曾有 30 岁神经性皮炎患者小周,因长期情志抑郁陷入 “皮肤病 - 精神差” 恶性循环,夏博士在用药同时辅以心理疏导,最终实现身心双愈,这印证了情志调理的重要性。

六、养生禁忌:四件事秋分绝对不能做

  1. 忌熬夜:夜间是阳气收敛的关键时段,熬夜易伤阴精;
  2. 忌大量运动:避免马拉松、高强度健身等项目,以防出汗耗阳;
  3. 忌大喜大悲:情绪波动过大易打破阴阳平衡;
  4. 忌多食秋瓜:西瓜、香瓜等寒性水果易损伤脾胃阳气,引发腹泻。

“秋分养生如调琴,需松紧有度。” 夏炳均中医博士最后强调,养生没有 “万能公式”,需结合体质、地域调整方案,出现持续干咳、皮肤溃烂、情绪抑郁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辨证调理,才能真正实现 “秋冬养阴” 的养生目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秋分养生的中医逻辑:阴阳平衡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