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失调有两种极端:暴食症患者陷入“暴食-催吐-泻药”循环,而神经性厌食症(简称“厌食症”)则走向另一极——患者刻意抑制进食、用极端方式(过度运动、催吐等)维持极低体重,陷入 “自我挨饿” 的严重精神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厌食症核心:极端控重与认知扭曲
患者核心行为是用尽手段控重:少吃、不吃、过度运动、服泻药或催吐,长期导致营养不良。
更关键的是,他们对身体认知扭曲——即便体重过低,仍认为自己 “胖”,难以主动停止伤害。
人群中,年轻女性最易患病,多始于十几岁青春期,男女老幼均可能发病。
警惕信号:厌食症的体征与症状
体重异常
18岁以下:身高体重低于同龄最低标准。
成人:身体质量指数(BMI)异常偏低。
行为与认知
几乎不吃饭吃得极少,刻意避开“易胖” 食物。
频繁摄入食物又担心发胖,选择催吐或过度运动来抵消热量。
身体变化
女性(非更年期)月经停止、少女初潮延迟。
常头晕乏力、脱发、皮肤干燥,部分人用食欲抑制剂、泻药控重。
别硬扛:如何寻求帮助
为自己求助
尽快看全科医生,医生会询问饮食、称重、查心率血压,必要时做血检;
确诊后会转介饮食失调专家,可带亲友陪同保密咨询。
为他人求助
坦诚表达担忧,鼓励对方看医生并主动陪同,未成年人家长可参考“饮食失调父母建议”。
厌食症能治吗?因人而异的方案
恢复需时间,方案量身定制:
成人:以谈话疗法为核心,如认知行为疗法(CBT)纠正扭曲认知、个性化调整(MANTRA)、先补充营养再调心理(SSCM),伴抑郁焦虑可加相应支持。
18岁以下:以家庭治疗为主,辅助CBT或青少年心理治疗,改善家庭沟通与饮食模式。
长期风险:远超“变瘦”的危害
长期厌食因营养不良损伤全身,甚至致死(精神健康相关死亡主因之一):
肌肉骨骼:疲倦、骨质疏松、青少年发育迟缓。
内分泌:女性不孕、男性性欲减退。
心脏血管:心律不齐、低血压、心衰。
神经与器官:注意力差、记忆下降,肾肠道问题、免疫力弱。
及时改善饮食,多数问题可缓解。
病因:多因素叠加
确切病因未明,以下情况增加风险。
家族有饮食失调、抑郁、酗酒、吸毒史。
因体型饮食被批评,或身处“重苗条”环境(如芭蕾舞者、模特);自身焦虑、自卑、完美主义;曾遭情感、身体、性虐待。
最后:厌食症不是矫情
患者并非“不想吃”,而是被认知与疾病困住。
身边有人患病请多理解,自身有症状别逃避——及时求助是对自己负责,干预治疗后,终能重回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Overview - Anorexia nervosa[EB/OL].(2024-01-18)[2025-09-19].https://www.nhs.uk/mental-health/conditions/anorexia/overview/
说明:文字原创,部分图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