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原大地上曾涌现出数百个王朝政权。在这些王朝的建立过程中,骁勇善战的将领们往往扮演着关键角色。不过,有常胜将军就必然会有常败将军。今天,就让我们来盘点几位战绩惨淡的军事统帅,他们在战场上几乎从未尝过胜利的滋味。
首先要说的是西汉时期的李广利。这位来自中山的将领完全靠姐姐李夫人得宠于汉武帝才平步青云。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任命他为将军远征大宛,结果出师不利,行军途中就折损大半兵力,只能狼狈撤军。第二次出征时,他率领六万大军从敦煌出发,虽然最终大宛因内乱投降,但这更多是运气使然。
真正暴露其军事才能的是三次对匈奴作战:第一次(前99年)三万大军被围,折损六成;第二次(前97年)二十万大军惨败;第三次(前90年)更是全军覆没,连主帅都投降匈奴。这三次惨败让汉朝精锐损失殆尽,堪称军事史上的反面教材。
第二位是唐朝的鲜于仲通。严格来说他并非职业军人,而是靠贿赂杨国忠才当上剑南节度使的暴发户。在唐诏战争中,由于他拙劣的指挥,导致唐军遭遇毁灭性打击。这个案例充分说明,军事指挥权交给外行会带来多么可怕的后果。
第三位是北宋的范雍。作为一位清正廉明的文官,他在对抗西夏时表现出了可贵的勇气。可惜军事才能的缺失让他的忠勇变成了悲剧——几万宋军在他的指挥下被李元昊围歼。这个书生报国的故事,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最后要说明朝的李景隆。这位将门之后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却在靖难之役中屡战屡败。建文帝将五十万大军交给他对抗燕王朱棣,结果在郑村坝、白沟河等地接连惨败。最讽刺的是,当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时,正是这位心腹大将打开城门投降,直接导致建文帝政权覆灭。
这些将领的故事告诉我们:军事指挥是门专业学问,仅靠关系、财富或者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失败不仅葬送了自己,更让无数将士白白牺牲,给国家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