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北京大荣足踝专科胡霞医生:马蹄内翻足是什么神经受损引起的?

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到有人走路时脚尖下垂、足部向内翻转,像踩着“马蹄”一样,这种特殊的步态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名为“马蹄内翻足”的疾病。它不仅影响足部外观,更会限制行走能力,严重时甚至导致残疾。而这一畸形的形成,往往与神经损伤密切相关。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马蹄内翻足与神经损伤之间的关联,揭开这一疾病的“神经密码”。

一、什么是马蹄内翻足?

马蹄内翻足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畸形,主要表现为足部向内翻转(内翻)、足尖下垂(跖屈)以及足弓异常增高。患者行走时,足跟无法正常着地,只能用前足或足外侧负重,长期可引发疼痛、关节磨损甚至脊柱侧弯。根据病因,马蹄内翻足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多与遗传、胚胎期神经肌肉发育异常有关,新生儿发病率约为1‰,男性略高于女性。

后天性马蹄内翻足:常由外伤、神经病变或肌肉失衡引发,多见于成年人。

二、神经损伤:马蹄内翻足的“元凶”

足部的正常运动依赖神经、肌肉和骨骼的协同工作。当支配足部运动的神经受损时,肌肉力量失衡,关节失去控制,最终导致畸形。与马蹄内翻足相关的神经损伤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 腓总神经损伤:最常见的“罪魁祸首”

腓总神经是支配小腿前外侧肌群(如胫骨前肌、趾长伸肌)的关键神经。当它受损时,这些肌肉会瘫痪,导致足部无法背屈(向上抬脚)和外翻(向外翻转),形成典型的“足下垂+内翻”畸形。患者行走时需抬高大腿迈步,形成“跨阈步态”,如同踩着高跷。

常见原因:

外伤:如腓骨颈骨折、膝关节手术误伤、长时间压迫(如跷二郎腿、石膏固定过紧)。

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结缔组织病(如多发性硬化)、感染(如带状疱疹)。

典型症状:

小腿外侧和足背感觉减退或麻木。

足部无法背屈,走路时足尖拖地。

严重者出现肌肉萎缩,足部皮肤温度降低。

2. 胫神经损伤:间接引发畸形

胫神经支配小腿后侧肌群(如腓肠肌、比目鱼肌)。虽然它损伤后通常表现为足底感觉障碍和足内在肌萎缩,但若长期未治疗,小腿后侧肌肉挛缩会加重足跖屈,间接导致马蹄内翻足。

常见原因:

踝关节外伤、骨折或肿瘤压迫。

长期穿高跟鞋导致跟腱紧张。

典型症状:

足底感觉减退,行走时像踩在棉花上。

足趾呈“爪形趾”畸形。

跟腱挛缩,足部活动范围减小。

3. 坐骨神经损伤:最严重的神经病变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分为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两支。若它在骨盆或臀部受损(如骨盆骨折、臀部注射损伤),会同时影响两支神经,导致小腿和足部广泛瘫痪,畸形更为严重。

典型症状:

小腿和足部肌肉完全瘫痪,无法屈膝、背屈或外翻。

感觉障碍范围扩大至大腿后侧。

严重者需借助轮椅或支具行走。

三、神经损伤的“连锁反应”:从肌肉失衡到关节畸形

神经损伤后,足部肌肉会陷入“失衡状态”:

拮抗肌无力:如腓总神经损伤后,胫骨前肌(背屈足部)瘫痪,而腓肠肌(跖屈足部)力量相对增强,导致足部被“拉向”跖屈内翻方向。

肌肉挛缩:长期失衡会使肌肉和肌腱缩短,形成不可逆的挛缩,进一步加重畸形。

关节退变:畸形足行走时,关节承受异常应力,易引发骨关节炎、滑膜炎等并发症。

四、诊断与治疗: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1.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观察足部形态、肌肉力量和感觉分布。

神经电生理检查:通过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CV)定位损伤部位。

影像学检查:X光、MRI可评估骨骼畸形和神经压迫情况。

2. 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

物理治疗:按摩、拉伸、电刺激改善肌肉功能。

矫形支具:定制踝足矫形器(AFO)固定足部,防止畸形加重。

廖氏无创矫正:通过中医无创矫正技术矫正足部

手术治疗:

神经修复术:针对外伤性神经损伤,早期缝合断裂的神经。

肌腱转位术:将功能正常的肌腱转移至瘫痪肌群,恢复足部运动。

关节融合术:严重畸形者需固定踝关节,稳定足部结构。

五、预防与康复:细节决定成败

避免外伤:运动时佩戴护具,防止膝关节和踝关节扭伤。

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需定期检查足部神经功能。

选择合适的鞋具:避免穿高跟鞋或过紧的鞋子,减少足部压迫。

坚持康复训练:每日进行足部拉伸和力量训练,维持关节活动度。

马蹄内翻足虽是一种复杂的足部畸形,但通过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多数患者可恢复正常行走功能。若您或身边的人出现足部内翻、下垂或感觉异常,请及时就医,切勿拖延。神经损伤的修复需要时间,但科学的干预能让“马蹄足”重新踏上平坦的人生之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北京大荣足踝专科胡霞医生:马蹄内翻足是什么神经受损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