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心脑血管护好不难:避开隐形伤害,读懂身体警报

很多人患心脑血管疾病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习惯会逐渐磨损血管,身体的“轻微不适”可能是血管发出的“提醒”。避开不良习惯、读懂身体信号,再配合科学的治疗和养护,就能有效保护心脑血管。今天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首先,谈谈那些“隐形伤血管”的日常习惯。一是“长期熬夜+睡前刷手机”,熬夜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血压升高、血管收缩,而手机蓝光的照射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进一步加重血管负担。二是“偏爱加工食品+喝水少”,加工食品中高盐和添加剂会损伤血管内皮,饮水不足则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提升血栓形成的风险。三是“久坐不动+缺乏拉伸”,久坐会导致下肢血管受压,血液回流缓慢,容易形成静脉曲张;缺乏拉伸则使肌肉僵硬,进而影响血液循环。

血管健康出现问题时,身体会发出警示信号。“晨起头晕加剧”,可能是脑供血不足的表现;“手脚冰凉且持续麻木”,可能是血管堵塞的早期迹象,糖尿病患者需特别留意;“呼吸急促并伴有胸口闷胀”,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

确诊心脑血管疾病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缓解症状。西医根据具体疾病类型制定治疗方案,例如高血脂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冠心病患者使用硝酸甘油含片,房颤患者使用抗凝药物。中医则认为疾病与“痰浊阻络”和“气血不畅”有关,治疗以“化痰通络、行气活血”为主要原则。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是常用的辅助药物,能够扩张心脑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缓解供血不足的症状,使用时需严格遵照医嘱。

科学的预防和日常养护是“重要防线”。饮食上,应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500至2000毫升温水。运动方面,提倡“碎片化运动+规律锻炼”,上班族需定时活动,傍晚可进行快走,中老年人则适合练习太极剑。日常还需注意“晨起慢动作”。定期检查不可或缺,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进行相关检查,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

心脑血管健康蕴藏在日常生活中,避开伤害血管的习惯,读懂身体发出的警报,配合治疗和养护,能够保持血管通畅且有弹性,为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心脑血管护好不难:避开隐形伤害,读懂身体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