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神经为脊髓圆锥以下的神经根集合,形似马尾,主导下肢感觉运动及二便功能。中医虽无此病名,然据其“下肢痿软麻木、二便失司”等症,可归属于“痿证”“痹证”“癃闭”范畴。
本病多因跌扑损伤、手术创伤或痰瘀阻滞所致,病机关键在于“经络壅滞,筋脉失养”,治疗当以通络活血、益肾填精为主。
通经活络,重振痿废之肢
马尾神经损伤后,常见下肢弛缓性瘫痪、肌肉萎缩及感觉减退,此属“痿躄”之候。清代《医林改错》言:“痿证乃气虚血瘀,经络不通”,故治需重在通调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临床常以黄芪、当归补气养血为君,佐以地龙、土鳖虫搜剔通络,川芎、赤芍活血化瘀。
若兼寒湿阻络,可加桂枝、制川乌温经散寒;若痿软日久,必配牛膝、杜仲强筋健骨。笔者曾治一中年患者,因腰椎手术致马尾神经损伤,双足下垂不能背屈,予黄芪60克、当归30克、地龙15克、制马钱子0.3克(冲服)、鹿角胶10克(烊化),连服三月后足踝可微动,辅以针灸阳陵泉、悬钟等穴,半年后扶杖可行。
调摄二便,开癃闭而固津液
二便障碍为马尾损伤之棘手症候:尿潴留属“癃闭”,责之膀胱气化无权;大便失禁则属“大肠滑脱”,需固涩与通降并行。
治小便不利,常以桂枝、茯苓通阳化气,配合升麻、柴胡升提中气,佐车前子、泽泻利水而不伤阴;若为尿失禁,则用益智仁、乌药配桑螵蛸固脬缩尿。治大便失禁,可选诃子、五味子收敛,兼以枳实、厚朴调畅气机以防壅滞。
曾遇一患者术后二便全然失控,予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黄芪40克、白术15克、升麻6克、益智仁12克、山药30克,另以五倍子研末敷脐,两周后二便渐知意。
益肾填精,固守先天之本
《内经》云:“肾主骨生髓,通于脑”,马尾神经损伤久病必累及肾精。凡见足痿不用、腰脊酸软者,需重用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填精补髓;龟甲、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尤能助髓海充盈。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补肾类药可促进神经轴突再生,与通络药协同增效。笔者治疗慢性马尾损伤者,常以地黄饮子为基础方,加蜈蚣、全蝎破瘀通经,使补而不滞。
如一老年患者摔伤后马尾综合征三年,下肢麻木冰冷,夜尿频数,投熟地30克、巴戟天15克、肉苁蓉20克、肉桂5克、水蛭6克,连服半年后麻木范围缩小,夜尿减至1-2次。
针药并用,综合调治为要
单一疗法常力有不逮,针灸可直激经气,取穴以督脉“腰阳关”“命门”及膀胱经“八髎”为主,配合电针疏波刺激神经干;康复训练如踝泵运动、盆底肌收缩亦不可废。外治可予川芎、威灵仙煎汤熏洗,促进局部循环。本病疗程较长,医患均需持守方之耐心,若见舌紫暗脉涩者,可长期服大黄䗪虫丸缓攻瘀结。
结语
马尾神经损伤虽属难治之疾,然中医以“通络、益肾、调枢机”为法,攻补兼施,常能改善功能。临床用药需灵活:黄芪、当归等补益药可重用至60克,虫类药如土鳖虫宜先煎去毒,马钱子需严格炮制且日量不超过0.6克。笔者所治病例中,约六成患者经一年以上调治后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升,足见中医论治此病具有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