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运动损伤不知道如何防治?别急!中医专家为您支招

诊室里,经常有病友咨询如何在运动中避免损伤,伤后又如何科学康复?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三科(关节外科)专家罗海恩主任,从中医经典与现代医学结合的角度,聊聊运动损伤的防与治。

一、常见运动损伤的中西医治疗

1.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

篮球起跳落地时膝盖扭伤、足球急停变向时关节错位感——这可能是ACL损伤。明代《普济方》已记载“膝为筋之府”,中医认为此类损伤属“筋断”,需续筋接骨。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治疗ACL损伤采用“中西医阶梯方案”:急性期用中药金黄散外敷消肿止痛;关节镜手术后,配合中药熏洗促进组织修复;康复阶段运用针灸、手法理筋恢复关节平衡。

2. 半月板损伤

跑步、登山爱好者易出现膝部酸痛、卡顿感,多为半月板损伤。中医称为“筋痹”,与肝肾功能不足相关,因“肝主筋,肾主骨”。

治疗时,我们遵循“能保尽保”原则:轻度损伤采用中药内服(如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配合外固定;较重则行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后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活血化瘀。

(▲AI图片)

3.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不仅是网球运动,家庭主妇、手工劳动者也常见肘外侧疼痛,提重物时加重。此病属中医“肘劳”范畴,与气血瘀滞有关。

我们采用“小针刀松解+中药外敷”特色治疗:小针刀解除粘连,中药敷贴温经通络。许多患者治疗1-2次后疼痛明显缓解。

二、常见运动损伤的中西医治疗

《黄帝内经》提出“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运动损伤康复同样强调阶段性干预。

急性期(伤后1-3天):冰敷制动抬,中药消肿快

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抬高),配合我院自制消肿膏外敷,内服中药汤剂(三七、丹参等活血化瘀)。切记避免热敷、按摩和过度活动。

(▲AI图片)

恢复期(伤后3天-数周):循序渐进动,经络要疏通

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采用针灸、推拿疏通经络,中药熏洗(桂枝、艾叶、红花等温经通络)促进局部循环。

功能期(伤后数周-数月):肌力平衡训,整体调肝肾

加强力量训练,注重肌力平衡。中医强调“肝肾同源”,会配合滋补肝肾中药(如杜仲、牛膝)和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太极拳)恢复整体功能。

重返运动期:专项测试过,防复发是关键

逐步回归运动前,需通过专项功能测试。中医注重“愈后防复”,通过体质辨识制定个性化预防方案。

三、业余运动员训练计划制定原则

业余运动爱好者要科学安排训练,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和现代运动医学,提出以下原则:

1.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内经》强调“力不胜强举之”,训练负荷应逐步增加,每周增幅不超过10%。建议记录训练日志,包括运动量、身体反应和睡眠质量。

2. 顺应四时,因地因人

湖湘地区夏季湿热较重,运动时间宜选择早晚凉爽时段;冬季则应在日出后、日落前运动。体质偏虚者适合柔和运动,体质壮实者可适当增加强度。

3. 动静结合,形神兼养

将传统养生功法融入训练:热身时练习五禽戏模仿动物动作,训练后通过太极放松,睡前可做深呼吸调理气机。

4. 膳食调理,药食同源

运动后可适当补充滋阴润燥之品,如百合银耳羹;夏季出汗多可饮用乌梅山楂饮生津止渴;冬季则可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温补气血。

(▲AI图片)

四、中医传统养生:未病先防,即病防变,愈后防复

未病先防:运动前充分热身,激活经络气血。可按摩足三里、阳陵泉等强壮穴位增强膝关节稳定性。平时练习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摇头摆尾去心火”等动作调理全身气机。

(▲AI图片)

(▲AI图片)

即病防变:一旦损伤,及早干预。急性扭伤可立即按压合谷、太冲穴止痛消肿。慢性劳损则需综合调理,避免小伤变大病。

愈后防复:损伤康复后,继续巩固治疗,强筋壮骨药膳方和代茶饮,可帮助患者彻底康复。

专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三科(关节外科)罗海恩主任提醒:运动损伤无小事,正确处理是关键。急性损伤切记“POLICE原则”,即保护、适度负荷、冰敷、加压、抬高,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骨伤三科(关节外科) 张道伟 杜健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运动损伤不知道如何防治?别急!中医专家为您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