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时,桌上美食琳琅满目,月饼、大闸蟹、红烧肉……每一样都在向我们招手。但对于糖友们来说,这甜蜜的诱惑背后却藏着血糖、尿酸和血脂的“三重考验”。别担心!掌握以下几个小技巧,您也能安心享受节日美食,过个健康快乐的假期!
第一部:稳住血糖—巧吃月饼有妙招
月饼是中秋节的“重头戏”,但传统月饼堪称“热量炸弹”。糖友不必完全拒绝,只需掌握“三招”:
第一招:挑“芯”吃。避开传统的莲蓉、豆沙等高糖馅料,选择杂粮、坚果为主的月饼,或者新型的藜麦、山药月饼,含糖量更低。
第二招:分着吃。一个月饼切四块,与家人分享,既尝了味道,又控制了分量。最好放在正餐时作为主食的一部分,相应减少米饭、面条的摄入。
第三招:配着吃。吃月饼时搭配一杯清茶或一大杯温水,既能增添风味,又能延缓血糖上升速度。绿茶中的多酚类物质还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第二部:降低尿酸—海鲜肉类巧搭配
国庆宴席上,海鲜、肉类必不可少,但这些高嘌呤食物却是尿酸的大敌。记住“三原则”:
第一原则:顺序有讲究。先吃蔬菜再吃肉,膳食纤维可以帮助减少嘌呤吸收。西兰花、黄瓜、番茄都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原则:烹饪要清淡。避免浓汤、火锅汤底(尤其是久煮的),因为大部分嘌呤都溶解在汤里。选择清蒸、水煮的方式,远离油炸、红烧。
第三原则:饮品需谨慎。坚决避免啤酒和含糖饮料(包括果汁),它们是尿酸的“加速器”。白开水是最好的选择,每天保证2000ml以上。
第三部:稳定血脂—油腻大餐巧平衡
节日聚餐难免油腻,对血脂是个挑战。掌握“三平衡”:
第一平衡:荤素平衡。遵循“一口肉、三口菜”的原则,多吃深色蔬菜和菌菇类,如菠菜、香菇、黑木耳等,它们富含膳食纤维,能帮助降低胆固醇吸收。
第二平衡:粗细平衡。在米饭中加入糙米、燕麦、藜麦等粗粮,这些食材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
第三平衡:时间平衡。节日期间保持规律进食,不要因为睡懒觉而省略早餐。研究表明,规律进食习惯有助于维持血脂稳定。
特别彩蛋:节日饮食“三件宝”
为您推荐三款节日健康美食,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不会给身体造成负担:
1、 黄瓜伴木耳:黑木耳是“血管清道夫”,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稳定血脂和血糖;黄瓜低糖清爽,利于血糖控制。
2、 西芹炒百合:西芹和百合都是低糖、高纤维的蔬菜,有清热润燥之效,非常适合秋季食用。
3、 清蒸桂花鱼:清蒸是最健康的烹饪方式。鱼类富含优质蛋白和Omega-3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友好,嘌呤含量也远低于红肉和贝壳类海鲜。
记住这些小技巧,您就能在节日期间既享受美食,又保持健康。最重要的是,节日不仅是吃喝的日子,更是与家人团聚、共享欢乐的时光。祝各位糖友双节快乐,健康团圆!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内分泌科
内分泌科由内分泌疾病领域专家纪立农教授牵头、张晓梅主任带领内分泌科全体医护人员共同组建。科室成立了 “慢病管理工作站”,开展集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健康宣教、早期诊断、特色诊疗及长期随访于一体的新型慢病管理模式。开展以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为中心的MDT多学科会诊、肥胖专病门诊、妊娠代谢病专病门诊、骨质疏松症专病门诊、甲状腺专病门诊及全院血糖管理等特色诊疗。科室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肥胖、甲状腺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高尿酸血症、垂体肾上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等多种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作为区域医联体核心单位在医联体转诊、分级诊疗、远程会诊中发挥重要作用。
供稿 | 内分泌科 孙健斌 马悦涵
编辑&责编 | 业务拓展部 张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