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原创 “他是司令,我也是司令”,可人家是军区,他是军分区,咋能一样

1952年,68军203师副师长李德才调任保定军分区司令员,从职务上来说,算是正师职。这位资历深厚的老革命,1926年便投身革命事业,但解放后才晋升为师职,看来晋升速度有些慢。至于这是否与他倔强的脾气有关,外人不得而知。

许多人可能不太了解李德才这个名字,虽然他在战争时期的职务不算高,但他性格直率、脾气火爆,说话直白,有时甚至显得有些抗上。上级对他的了解多半是摇头叹息。

在抗美援朝期间,李德才所在的部队行动较慢,曾因进展缓慢被点名批评。20兵团参谋长来他所在的师布置工作时,面对很大的军事压力,他竟与志愿军司令部首长据理力争。当时,参谋长准备离开时,师长邀请他吃饭,参谋长却表示“仗还没打,哪有心思吃饭。”李德才不知道情况,随口嘀咕了一句:“爱吃不吃!”

在前线作战的日子里,可能是因为年纪渐大,或因伤病困扰,又或是受到敌人猛烈炮火的压制,李德才第一次感到打这么多年的仗实在不痛快,甚至提出要求回国。回国后,老首长杨成武来看望他,关心他的身体状况,李德才气愤地回应:“还死不了呢!”

到了1957年,李德才已在保定军分区司令员岗位上工作多年。这年他主持召开了征兵动员大会,省军区副司令孟庆山和刚上任不久的司令员王道邦参加了会议。孟庆山与李德才关系亲近,两人是老乡,还曾一起在冀中工作过。王道邦则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干部,曾担任过旅长兼政委等职务。两人虽然都曾在杨成武的领导下工作,但王道邦的职务逐渐晋升为旅级,而李德才则始终在地方军区工作,虽然后来也进入了野战军,但相较于王道邦的职务,他的晋升速度较慢。

王道邦于1954年进入军事学院学习,三年后毕业并调任省军区司令员。尽管李德才的革命资历更早,且年龄较大,但在军区司令和副司令到军分区视察时,按理说作为军分区一把手的李德才应该前去迎接。然而,他却显得有些冷淡,根本没有动身。孟庆山介绍新司令王道邦时,大家热烈鼓掌,而李德才则双手支着下巴,似乎毫不关心,孟庆山苦笑着摇了摇头。老战友们对此并不感到惊讶,虽然外人可能会误以为他是在摆老资格。

后来,军区分区的一些干部提到李德才待人接物不够热情,但他本人似乎并不在意:“什么将军不将军的,来了就不用那么多客套了。”尽管他也是司令员,但因为他是正师职,而王道邦是正军职,这让他的行为显得有些不太尊重上级。然而,这样的脾气和做事风格,熟悉他的人早已习惯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原创 “他是司令,我也是司令”,可人家是军区,他是军分区,咋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