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知识 »

“身体排汗小常识及中医止汗妙招大揭秘”

《身体排汗小常识与中医止汗妙招》

身体排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有时过多的出汗会给生活带来不便。中医对于止汗有着独特的妙招。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环境的适宜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刺激身体,这能减少不必要的排汗。饮食方面,避免食用辛辣、温热及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防助长体内热气,导致多汗。

中医认为,气血不足易引起自汗,可通过食用一些具有补气养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等进行调理。若为阴虚盗汗,可适量食用一些滋阴的食物,如百合、枸杞等。

此外,按摩也是止汗的好方法。经常按摩足三里、关元等穴位,能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有助于止汗。平时还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因为情绪波动也会影响汗液的分泌。

总之,了解身体排汗的常识,运用中医的止汗妙招,能让我们更好地管理汗水,保持身体的舒适与健康。


排汗的好处 夏季出汗多 止汗的方法

   夏季天气炎热,身体出汗是自然的现象,出汗多了就会有臭汗味,下面我们来看看排汗小常识,让中医教我们夏季止汗的方法。

  普及身体排汗的生活小常识

  1、成人的身体平均有300-400万条汗腺,一天能产生15升液体,汗液中将近99%是水,出汗本身是一种调节体温、散热的方式,正常的出汗不仅可以排毒、美容、减肥,特别对高血压患者也很有好处。但如果出汗过多就是体虚的表现,还会有汗臭的烦恼。

  2、大量出汗后不要直接进入空调房间,应当先用毛巾擦干,再用温水冲洗。

  3、身体出汗过多者,要特别注意及时更换汗湿衣服,并用温水洗澡,保持皮肤干燥。

  4、喜欢佩戴各种首饰的女性一定要“常戴常摘”,经常清洗,以免滋生病菌,生成“首饰病”。

  5、香体露真能止汗吗?目前,市面上标榜“出汗”的香体露种类五花八门,到底功效如何?其实,香体露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堵塞汗腺导管,出现汗斑、皮肤红肿、瘙痒甚至毛囊炎。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在肌肤清洁干爽时或临睡前适量涂用,以使其能够渗入毛孔,有效地发挥作用。

  6、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病态的多汗?很简单,打开空调,调至26-28摄氏度,静静地坐上一小会儿,如果仍然出汗,或稍有活动便出汗不止,那你很可能患上了“多汗症”。当然得在酷暑时节。

  夏季止汗的方法

  1、中医按摩轻松止汗

  将拇指指尖立起,用力点按合谷2-3分钟,穴位局部出现明显酸痛感;再用拇指指腹顺时针轻揉复溜3-5分钟,穴位局部出现轻微的酸胀感;复溜穴在足内踝尖与跟腱后缘之间中点向上约三横指处。注意合谷穴是重点,复溜穴要轻揉。

  2、自汗

  表现: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经常出汗不止,稍微运动则大汗淋漓。自汗的人多数表现为精神不振、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怕冷等。

  原因:“肌肤腠理松弛,不能固摄”,多由气虚或阳虚所致,这种人肺气虚弱、卫阳不固,通俗地说就是人体的正气不足,致使津液外泄。

  治疗:以“补肺益气、固表养阴”为原则,饮食上可以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可多煲太子参瘦肉汤、党参北芪瘦肉汤、西洋参炖鸡、五指毛桃炖鸡等饮用。如果是虚不受补的人,要用太子参煲汤。

  3、盗汗

  表现: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入睡后,在半夜或黎明时分,胸部、背部、大腿等地方出汗,出汗量较多,清醒以后出汗就停止了。这些人常有失眠、手脚心热、心烦、两颊潮红、口咽干燥等特点,尤以肺结核患者最多见。

  原因:汗多伤及心阴心阳而造成气阴两虚。阴虚火旺,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则津随液为汗。

  治疗: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用沙参麦冬煲老鸭,平时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服用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

  4、夏季止汗茶

  黄芪10g、白术10g、防风5g、浮小麦10g冲水代茶饮,每一剂药茶可以喝1天。

  5、小麦糯米大枣粥

  浮小麦60克、糯米20克、大枣15个(去核)放入沸水中同煮,煮粥至熟烂,吃时可放白糖或红糖。分数次将粥吃完。

  6、乌梅黑豆汤

  将乌梅15克、黑豆30克、浮小麦50克,放入沸水中煮成浓汤,去掉残渣,剩下的汁加蜂蜜调味即可。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身体排汗小常识及夏季止汗的一些方法,身体出汗多的朋友们可以试一试上面介绍的止汗方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身体排汗小常识及中医止汗妙招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