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食疗,很多人都有所听闻,但其中的误区却常常被忽视。很多人以为吃辛辣食物能刺激胃黏膜,从而促进消化,实则辛辣食物会刺激胃壁,加重胃的负担,尤其对于本身胃就不好的人,可能引发胃痛、胃胀等不适。还有人认为喝醋能养胃,其实过量喝醋会破坏胃内的酸碱平衡,腐蚀胃黏膜,不仅不能养胃,反而可能损伤胃部。再者,大家常觉得粥类食物养胃效果极佳,确实粥容易消化,但如果长期只吃粥,缺乏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会导致营养不均衡,影响胃部的正常功能。另外,有些人听说吃红薯养胃就大量食用,然而红薯中的糖分较高,过量食用可能引起胃酸分泌过多,对胃造成刺激。所以,在进行养胃食疗时,不能盲目跟风,要了解食物的特性和自身胃的状况,避免陷入这些常见的养胃食疗误区,才能真正起到养护胃部的作用。
误区1 喝粥对胃病患者好。
不少胃病患者认为粥细软,易消化,能减轻胃的负担。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全面。原因是,喝粥不用慢慢咀嚼,不能促进口腔唾液腺的分泌,而唾液中的淀粉酶可以帮助消化。再者粥水分多,稀释了胃液,加速了胃的膨胀,使胃运动缓慢,不利于消化吸收。
若喜欢喝热粥,其温度对胃的刺激也是不利的。因此胃病患者不宜天天喝粥,而应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饮食,细嚼慢咽,促进消化,才更有益。
误区2 多喝牛奶对胃有好处。
胃部酸胀不适时,喝杯热牛奶便可缓解症状,感到舒服。这是因为牛奶稀释了胃酸,暂时形成一层胃黏膜保护层,因而感到舒服,但经常喝牛奶就未必对胃病患者有利了。现已证明,牛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比牛奶本身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强,若胃病(如胃溃疡)需要抗酸治疗,是不宜用喝牛奶的办法解决的。豆浆则是个不错的选择。
误区3 姜对胃病患者有益无害。
人们普遍认为姜可暖胃,胃部不适时喝碗姜末水是常见的事。胃病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偶尔用之,且无不良反应,未尝不可。但应认识到,姜是刺激性食物,过量食用会刺激胃酸分泌,引起胃部不适或加重病情。若想用姜来治胃病应请中医辨证施治,采用不同的方剂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