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若不当,往往会出现越补越虚的情况。春季阳气渐升,万物复苏,此时若过度进补温热之品,如人参、鹿茸等,易导致体内阳气过盛,灼伤阴液,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症状,反而损伤了身体的阴津,造成虚热内扰。
而且,春季人们往往活动增多,消耗加大,若一味进补厚味滋腻之食,如肥肉、油炸物等,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不足,引发疲劳、乏力、食欲不振等虚证表现。
正确的春季养生应顺应自然,清淡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菠菜、芹菜、苹果等,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可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春季养生的目的,而不是盲目进补导致越补越虚。
误区一、盲目相信广告
广告中,关于各种补品的“神奇”、“灵验”“包治百病”功效的宣传,往往夸大其词。
保健品不同于食品,也不同于药品。在国外,对这类保健品称为“功能食品”,它既不能针对某一种疾病有效,也不能使你在原有健康的基础上更加强壮。它仅能使你的亚健康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
误区二、进补等同于养生保健
只有身体出现问题的人才需要进补,营养充足、无病无痛的人,就不必吃补药了。这好比衣服残破要修补,不残、不短、不破、不洞穿的衣服,无需缝补。过去许多长寿者,居于深山老林,粗茶淡饭,照样身强体健。反过来看,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到清代,酷爱进补的短命天子倒不少。
误区三、不辩证进补
即使你身体虚,也不能盲目进补。身体虚有许多种,每一种虚证,都有针对性的补方补药,不对证,不但无效无益,有时反有副作用。
老一辈中医师的用药是十分严谨的,即使是现成的补药或补膏,也要观其处方成分然后辨证使用。因此,如何根据各人的身体体质和机能状况进补、调理,服用哪一类补品更为合适、收效更大,应当在医生诊断和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