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作为一种传统的饮品和药用制剂,既有内服可调理身体、祛病养生的功效,也有外用可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然而,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都必须适度。
内服药酒时,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或药品说明书的剂量,不可过量饮用。过量可能导致中毒、损伤肝脏等严重后果。同时,要注意药酒的适用人群,某些体质特殊或患有特定疾病的人可能不适合饮用,需谨慎选择。
外用药酒时,同样要注意适量。过度使用可能引起局部皮肤过敏、刺激等不良反应,甚至影响伤口的愈合。应根据伤口的大小、部位等合理使用,避免滥用。
总之,药酒的内服外用都需适度,这是保障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则。在使用药酒之前,应充分了解其功效、用法及注意事项,如有疑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切勿盲目自行使用,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服用量要适度。
服用药酒,要根据人的耐受力,一般每次可饮用10~30毫升。每日早晚各饮1次。或根据病情及所用药物的性质和浓度而调整。总之饮用不宜过多,要按要求而定。平时习惯饮酒的人服用药酒的量可稍高于一般人,但要掌握分寸,不能过度。不习惯饮酒的人服用药酒时则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过渡到需要服用的量,也可以用冷开水稀释后服用。
2.服用药酒要注意年龄和生理特点。
对于女性来说,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一般不宜饮用药酒;在行经期,如果月经正常也不宜服用活血功能较强的药酒。就年龄而言,年老体弱者因新陈代谢较为缓慢,服用药酒的量直适当减少;而青壮年的新陈代谢相对旺盛,服用药酒的量可相对多一些;对于儿童来说,其大脑皮层生理功能尚不完善,身体各器官均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酒精的伤害,且年龄小的幼儿,酒精中毒的机会越多。酒精可对儿童组织器官产生损害,可导致急性胃炎或溃疡病,还能引起肝损伤,与致肝硬化。酒精对脑组织的损害更为明显,使儿童记忆力减退,智力发育迟缓。因此,儿童一般不宜服用药酒,如病情需要,也应注意适量,或尽量采用外用法。
3.药酒服用时间。
通常应在饭前或睡前服用,一般佐膳饮用,以使药性迅速吸收,较快地发挥治疗作用。同时药酒以温饮为佳,以便更好地发挥药性的温通补益作用,迅速发挥药效。
4.要中病即止。
用于治疗的药酒,在饮用过程中,应病愈即止,不宜长久服用;补性药酒,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宜少饮,不可过剂。
5.避免不同治疗作用的药酒交叉使用
饮用药酒时,应避免不同治疗作用的药酒交叉使用。以免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