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味精时需注意诸多方面。首先,不宜过量使用,过量摄入味精可能会引起头痛、面部潮红、多汗等不适症状,尤其是对于敏感人群,更应严格控制用量,一般每 100 毫升食物中味精添加量不超过 0.5 克。其次,在烹饪高温条件下,味精长时间受热会产生焦谷氨酸钠,不仅会失去增鲜效果,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所以应在菜肴即将出锅时再加入味精。再者,味精不宜与碱性食物同时使用,如小苏打等,因为碱性环境会使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变成谷氨酸二钠,失去鲜味。同时,患有高血压、肾病、肥胖等疾病的人群应谨慎食用味精,以免加重病情。总之,正确使用味精能为菜肴增添美味,但要牢记这些注意事项,避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味精是我们做饭时经常用到的一种调味料,很多人觉得做菜时放点味精会提鲜味,可是你上当了,乱用味精会让你犯下面的错误!
鲜,是人们烹调时的第一追求。所以,味精这种方便又能明显提鲜的调料,就成了每家每户厨房必备品。可味精不是随便就能用的。
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
酸味明显,醋加得比较多的菜肴不能加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环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肴都不能放味精。
拌凉菜不宜放味精
味精在温度为80℃~100℃时才能充分发挥提鲜的作用。而凉菜的温度偏低,味精难以发挥作用,甚至还会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无味且扫兴。如果做凉菜时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热水把味精溶解后再拌入凉菜之中。
味精用咸不用甜
在适当的钠离子浓度下,味精的鲜味才能更突出。所以,味精的鲜味在咸味菜肴中才能有鲜美表现,但如果在甜味菜中放入味精,不但不能增鲜,反而会抑制甜鲜的本味,并产生一股异味。所以,鸡茸玉米羹、香甜芋茸等菜肴中不能加味精。
调馅料不宜加味精
许多人在调饺子馅、春卷馅时,都会放点味精,这样很不安全。味精拌入馅料后,会一起经过蒸、煮、炸等高温过程。但是,温度只要超过100℃,味精就会发生变性。不但会失去鲜味,还会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钠,危害人体健康。除了不能拌馅,在制作热菜时,也是要在菜肴即将离火时才能加入味精。
炒肉菜不用加味精
肉类中本来就含有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除了肉类,其他带鲜味的食物也没必要加入味精,如鸡蛋、蘑菇、茭白、海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