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与海鲜搭配是一种常见的饮食组合,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从口感上看,啤酒的清爽和海鲜的鲜美相得益彰。啤酒的气泡能在口中爆开,与海鲜的嫩滑质感相互呼应,给味蕾带来丰富的体验。例如,吃着鲜嫩的螃蟹,配上一杯冰镇啤酒,那滋味令人陶醉。
然而,从健康角度考虑,海鲜通常含有较高的嘌呤,而啤酒会促进尿酸的形成。如果过量食用海鲜并搭配大量啤酒,可能会导致尿酸升高,增加痛风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所以,适量地将啤酒与海鲜搭配是可以的,但要注意控制食用量。一般来说,每 100 克海鲜搭配 100 - 200 毫升啤酒较为适宜。同时,有痛风病史或尿酸偏高的人群应谨慎食用,最好避免这种搭配。总之,啤酒配海鲜虽美味,但需把握好度,以保障身体健康。
经常有人吃完海鲜喝完啤酒,于是痛风发作。当送去医院就诊,医生往往会叮嘱:海鲜中大量含有一种叫做嘌呤的物质,它经过代谢之后会转化为尿酸,尿酸过多会导致痛风,所以一定要少吃海鲜,尤其不要边吃海鲜边喝啤酒。于是,这条饮食搭配禁忌几乎人人皆知。
跟其他传说的饮食搭配禁忌不同,不能说这种说法是错的,只是它并非问题的全貌。嘌呤确实会代谢成尿酸,尿酸的累积确实会导致痛风,海鲜中也确实含有相当多的嘌呤。不过,嘌呤在食物中广泛存在,并非只存在于海鲜中。一般而言,海鲜及肉类中含有比较多的嘌呤,动物内脏含量更高。一些植物性食物,比如豆制品中也含有嘌呤。对痛风病人而言,吃任何嘌呤含量高的食物都可能引发症状。
“吃海鲜不能喝啤酒”的原因,最常见的解释是说啤酒中含有维生素B1,而维生素B1导致嘌呤转化为尿酸。这种说法全无道理。虽然啤酒生产中使用的酵母里含有大量维生素B1,但酵母用量很小。所以啤酒中的维生素B1含量非常低,完全可以忽略。而且维生素B1的吸收,还会受到酒精的抑制。同时,嘌呤转化为尿酸是正常的代谢,并不是不吃维生素B1就能够避免的。
另一种解释是说,啤酒中的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会跟尿酸竞争排出途径,影响了尿酸的排泄。这种说法有一定合理性。不过,不仅仅是啤酒和海鲜,吃了任何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再喝酒,理论上都会导致这样的后果。酒精本来就是增加痛风风险的重要因素,跟吃不吃海鲜没有什么关系。
对痛风病人来说,喝酒吃海鲜(或者各种肉和动物内脏),都可能加剧症状。200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者对几万人进行了长达12 年的追踪,在此期间发现了几百个痛风病例。研究者把这几万人按照日常饮食中肉或者海鲜的量平均分成五组。对比他们的饮食习惯发现,吃肉或者海鲜最多的那一组人,比吃得最少的那一组人,痛风发生率大概高50%。对于健康者而言,考虑到痛风的发生率本来也不算高,吃肉或者海鲜对痛风的影响,大致跟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等)对某些癌症风险的影响相当———饮酒的影响也与此类似。
那么,吃海鲜的时候到底能不能喝啤酒呢?对于本来有痛风症状的人,任何高嘌呤的食物都是应该避免的,海鲜只是其中一类(甚至都不是嘌呤含量最高的);任何酒精饮料更应该避免,啤酒也只是其中的一种。对健康者来说,这就完全取决于你在口腹之欲与健康之间的权衡了:如果要“绝对安全”,那么比海鲜嘌呤含量高的动物内脏,以及含量与海鲜差不多的各种肉,都不应该吃;而喝酒,本来就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跟吃不吃海鲜无关———在增加痛风的风险之外,它还有许多其他的不良影响。吃海鲜喝啤酒,确实会增加痛风的风险,不过跟平常的喝酒吃肉相比,这一风险并不见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