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养胃存在一些常见误区。其一,认为喝粥能养胃。虽然粥易消化,但长期只喝粥,其营养单一,且胃得不到足够刺激,分泌的胃酸会减少,反而不利于消化功能的正常维持。其二,少吃多餐就是养胃。如果不分时间和食物种类地频繁进食,胃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得不到休息,会导致胃酸分泌紊乱,加重胃的负担。其三,胃不好就不吃辣。适量吃辣一般不会对胃造成太大伤害,但完全忌辣可能会影响食欲和食物的多样性,导致营养不均衡。其四,喝苏打水可养胃。苏打水虽能中和胃酸,但经常饮用会打破胃内的酸碱平衡,长期可能引发其他胃部问题。正确养胃应注重饮食规律、均衡,避免不良饮食习惯,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调整。
误区1 喝粥对胃病患者好。
不少胃病患者认为粥细软,易消化,能减轻胃的负担。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全面。原因是,喝粥不用慢慢咀嚼,不能促进口腔唾液腺的分泌,而唾液中的淀粉酶可以帮助消化。再者粥水分多,稀释了胃液,加速了胃的膨胀,使胃运动缓慢,不利于消化吸收。
若喜欢喝热粥,其温度对胃的刺激也是不利的。因此胃病患者不宜天天喝粥,而应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饮食,细嚼慢咽,促进消化,才更有益。
误区2 多喝牛奶对胃有好处。
胃部酸胀不适时,喝杯热牛奶便可缓解症状,感到舒服。这是因为牛奶稀释了胃酸,暂时形成一层胃黏膜保护层,因而感到舒服,但经常喝牛奶就未必对胃病患者有利了。现已证明,牛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比牛奶本身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强,若胃病(如胃溃疡)需要抗酸治疗,是不宜用喝牛奶的办法解决的。豆浆则是个不错的选择。
误区3 姜对胃病患者有益无害。
人们普遍认为姜可暖胃,胃部不适时喝碗姜末水是常见的事。胃病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偶尔用之,且无不良反应,未尝不可。但应认识到,姜是刺激性食物,过量食用会刺激胃酸分泌,引起胃部不适或加重病情。若想用姜来治胃病应请中医辨证施治,采用不同的方剂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