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知识 »

5 因素致宝宝夜啼,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宝宝夜啼通常由 5 种因素导致。其一,脾胃不适,如喂养不当致消化不良,脾胃运化失常,夜间腹部不适而啼哭。其二,心经积热,心经有热则心神不宁,宝宝夜晚哭闹不安。其三,受到惊吓,突遇声响或其他惊吓刺激,导致宝宝夜间惊恐啼哭。其四,衣被过厚或过少,环境温度不适宜,让宝宝感觉不适而啼哭。其五,缺乏微量元素,如钙缺乏等,可引起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夜啼。

中医在治疗宝宝夜啼方面有多种方法。对于脾胃不适,可通过推拿按摩脾胃经等穴位,如补脾经、揉板门等,以调理脾胃功能。心经积热者,可推清心经、清天河水等,以清热宁心。受惊吓所致,可采用揉小天心、按揉神门等手法,安抚宝宝情绪。对于衣被不适,需调整环境温度和衣着。而缺乏微量元素引起的,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补充治疗。中医治疗宝宝夜啼注重整体调理,能有效改善宝宝的睡眠状况。


  小儿夜啼是常见的一种情况,多见于新生儿及6个月内的小婴儿。睡到半夜的时候,孩子就会无缘无故的哭起来,大人也是跟着着急。孩子夜啼的原因有很多,如饮食不当,受惊等都可能会导致夜啼的发生。那么中医是如何应对小儿夜啼的呢?

宝宝夜啼的原因是什么 宝宝夜啼怎么办 中医哪些方法能治疗夜啼

  5种因素导致宝宝夜啼

  1、饥饿或过饱

  一般而言,小宝宝隔2~3个小时就可能要吃奶,有些妈妈却喜欢固定3个或4个小时才让宝宝吃一次奶,以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对无法忍耐饥饿的宝宝而言,这种方式无疑十分痛苦,因此往往气得哭闹不止,而且在吃奶时会狼吞虎咽地狂喝,以至于喝入太多空气,反而又造成肚子痛,只好再哭一次。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爸爸妈妈以为宝宝哭闹是因为没吃够,于是又喂了一次奶!可是你知道吗?宝宝的神经发育尚未成熟,仍旧保留着吸吮反射能力,无论什么东西,只要放到宝宝的小嘴里,他就会用力吸吮,结果导致吃奶量过多,宝宝的小肚子越来越胀,进而因为感觉不舒服而哭闹不止。

  2、缺钙

  宝宝缺钙不积极治疗很可能患上佝偻病,缺钙的宝宝夜间常常烦躁不安,还会出现多汗、枕秃、方颅、囟门闭合晚、肋骨串珠等等症状。

  3、惊吓、需要爱抚

  白天带宝宝到人多嘈杂的公共场所,很容易让宝宝受到惊吓,半夜三更会突然惊醒,哭闹不安,表情异常紧张,这大多是出于白天过于兴奋或者受到刺激的原因。有些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有安抚需求时,肌肤触摸可以让宝宝心静,但有些父母由于白天工作忙,照顾孩子时间少,到了晚上宝宝会以哭泣来引起父母注意,让父母抱抱自己获得安抚。

宝宝夜啼的原因是什么 宝宝夜啼怎么办 中医哪些方法能治疗夜啼

  4、肚子胀气

  由于消化功能不够完善,所以宝宝会不定期出现腹胀状况。

  5、想睡觉

  有些小宝宝在睡觉之前显得比较烦躁,如果宝宝的眼皮显得很重或一直揉眼睛,那就表示想睡觉了。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夜啼

  1、分阴阳,运八卦,平肝木,揉百会、安眠(翳风与风池连线之中点)。惊恐者清肺金,揉印堂、太冲、内关;脾寒者补脾土,揉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心热者泻小肠,揉小天心、内关、神门。

  2、按摩百会、四神聪、脑门、风池(双),由轻到重,交替进行。患儿惊哭停止后,继续按摩2—3分钟。用于惊恐伤神证。

  小儿夜啼可用艾灸治疗

  1、艾灸神阙,将艾条燃着后在神阙周围温灸,不触到皮肤,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连灸7日,用于脾寒气滞证。

  2、针刺取穴中冲,不留针,浅刺出血。用于心经积热证。

宝宝夜啼的原因是什么 宝宝夜啼怎么办 中医哪些方法能治疗夜啼

  护理夜啼宝宝

  1、临睡前不能太兴奋

  让婴儿养成正常的作息规律,到点就睡。睡前安抚宝宝情绪,不逗弄宝宝,让其出现兴奋、紧张、恐惧情绪。

  2、温柔安抚

  如果婴儿夜间惊醒,可以用温柔地语气安慰宝宝,可以抱抱婴儿。最好不要开灯,光线的突然变化也会产生影响。

  3、不要喂得过饱

  不要在宝宝临睡前喂得过饱,过多的食物摄入会在胃中滞留引起宝宝肠胃不适。

  4、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控制室温宜人,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光线昏暗。被褥要轻柔,厚薄适宜,不要有不平整的褶皱。

  5、睡前进行排泄、换尿布

  睡前让婴儿进行排泄,以免被小便、大便憋醒。临睡前换新的尿布,以免脏尿布引起不适而啼哭。(参考网站:家庭医生在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5 因素致宝宝夜啼,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