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幽门螺杆菌感染=必得胃癌?常见误区

这是一种常见的误区。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并不意味着感染就等于得癌,是否最终发展为胃癌,取决于多种因素的长期共同作用。

首先,胃癌的发生往往经历“慢性胃炎 → 萎缩性胃炎→ 肠化生 → 异型增生 → 胃癌”的多级病变过程。虽然幽门螺杆菌是这一过程中被确认的“一级致癌物”,但大多数感染者并不会走到最后一步。研究发现,只有部分感染者在数十年内逐步进展为癌症,其他人可能长期停留在慢性胃炎甚至无症状阶段。

一项大型队列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只有在高遗传风险人群中,根除治疗才能显著降低胃癌发生风险(降低55%);在低遗传风险人群中,即使根除治疗,胃癌风险下降也不显著(降低19%)。换句话说,幽门螺杆菌虽然危险,但并不是所有人群的主力因素,最终是否会癌变,还要看个体基因、炎症程度、营养状况等是否推波助澜。

另外,从中国全国层面看,胃癌负担虽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整体仍高于全球平均。因此,幽门螺杆菌防治确实是控制胃癌的重要策略,尤其针对高风险人群,但并不能以偏概全,简单认为“感染=癌症”。

科学防癌的关键不在于恐慌,而在于识别风险、及时筛查、规范治疗。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需要根除,应由医生综合评估(如胃镜结果、病理报告、家族史、年龄等)后决定,切忌“一刀切”,更不能被“感染=得癌”的误导所吓倒。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幽门螺杆菌感染=必得胃癌?常见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