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韩国宏教授:东西方肝癌治疗策略的碰撞与融合丨2025中美肝癌研讨会

编者按

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高发的恶性肿瘤,其治疗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尽管东西方在病因学上存在一定差异、医疗体系也各有特点,但全球医学界正积极寻求在肝癌治疗领域的深度合作与融合,共同探索更为高效、精准的治疗策略。925日举行的“2025中美肝癌研讨会”上,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消化病院韩国宏教授就当前肝癌局部联合系统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国方案的独特性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核心议题,与国内外学者展开深度对话。会后,本刊特邀请韩教授进行了深度访谈,韩教授表示这场跨越东西方的学术碰撞,不仅揭示了中国肝癌治疗的创新路径,更为全球肝癌联合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东西方肝癌治疗现状:从循证鸿沟到临床实践的突围

韩国宏教授指出东西方肝癌治疗策略的根本分歧在于:“欧美学者坚持'无证据则不用'的原则,要求所有治疗方案必须通过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验证;而中国作为肝癌高发大国,则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经验-证据'互补的创新之路。”

这种差异源于现实困境:肝癌系统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周期长、成本高,而中国每年新增肝癌患者占全球近半数,大量中晚期患者亟需有效治疗方案。面对指南未覆盖的临床场景——例如肿瘤负荷巨大、传统单一治疗无效的晚期患者,中国医生通过长期病例积累与疗效观察,率先尝试局部治疗(如经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与靶向免疫药物(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D-1/PD-L1抗体)的联合应用,成功将部分“不可切除”肿瘤转化为“可切除”状态,实现了肿瘤学意义上的“转化治疗”

韩国宏教授强调,中国方案并非盲目突破现有指南,而是始终基于三大实践逻辑稳步推进。首先是以患者为中心开展个体化决策,在治疗过程中,紧密围绕肿瘤体积、肝功能储备、患者体能状态等关键指标,动态且精准地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贴合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其次是采用疗效导向的联合策略,通过局部治疗有效控制肿瘤负荷,同时联合系统抗肿瘤免疫治疗,实现二者协同增效,进而延长患者生存。最后是遵循循证转化的进阶路径,将临床实践中积累的成功案例进行系统梳理,提炼出具有科学价值的研究假设,以此推动高质量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开展,最终实现从临床经验向循证医学证据的升华,为肝癌治疗提供更坚实、可靠的依据。

关键研究突破:从单一治疗到联合时代的范式转换

近年来,多项里程碑式研究推动了中国肝癌治疗指南的更新。韩国宏教授重点提及EMERALD-1研究LEAP-012研究TALENTACE研究,这些研究均证实:对于中期肝癌患者,局部治疗联合靶免治疗可显著延长PFS,尽管总生存期(OS)数据尚未最终成熟,但已颠覆“单一系统治疗为主”的传统模式。

“这些结果标志着肝癌治疗进入局部联合靶免治疗的新时代。”韩教授指出,联合治疗不仅提升了肿瘤缓解率,更通过缩瘤效应为后续手术切除或肝移植创造机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轨迹。

未来优化方向:精准分层与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

谈及未来肝癌局部联合系统治疗策略的优化,韩教授提出两大重点方向:

首先,在联合治疗方面,需精准把握治疗时机,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明确不同分期、不同特征患者的最佳联合时机、联合方式(序贯或同步)及转化节点,建立科学决策模型;同时要筛选适合联合治疗的患者群体,综合考虑肝功能、体能状态等个体因素。

其次,在局部治疗技术上,以90等新型局部治疗手段为例,因其技术要求严苛,需精准评估肿瘤血管供应、体积及灌注体积,据此个性化选择治疗剂量,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降低正常组织损伤风险。韩教授强调,当前中国学者的探索重点在于改进90等技术细节,开发先进评估工具,积累针对中国肝癌患者(多为乙肝相关、肿瘤负荷大)的特色经验,通过多学科协作和高质量临床研究,推动联合治疗向更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

落地挑战与应对:从PFS获益到OS突破的攻坚之路

尽管联合治疗已显著延长PFS,但其能否转化为OS的提升仍是当前核心争议点。韩教授分析指出,这一转化面临三大关键挑战:首先,疾病进展后的交叉治疗干扰问题突出,部分患者在联合治疗失败后接受后线系统治疗,可能掩盖初始方案的生存优势;其次,OS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随访,而患者依从性差异和后续治疗选择等因素进一步增加了数据分析的复杂性;最后,治疗方案的标准化程度不足,不同中心在局部治疗技术参数、系统药物组合及疗程安排上存在显著差异,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针对这些挑战,中国学者正在多维度协同攻关。一方面,通过设计更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如设置安慰剂对照、限制后线治疗方案等措施,力求更准确地评估联合治疗的真实生存获益;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患者筛选策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此外,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平衡治疗毒性,为最终实现联合治疗从PFS获益到OS提升的突破奠定基础。

国际合作:东西方智慧交融的加速器

此次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承办的中美肝癌论坛特别邀请到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以及在国际肝癌临床研究与实践领域深耕多年的Josep M. Llovet教授、朱秀轩(Andrew Zhu)教授等顶尖专家。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形式,搭建起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让与会者得以展开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

韩教授表示,这场横跨东西半球的学术盛宴,不仅让与会者直观领略了中美两国在肝癌治疗策略、方案抉择以及认知理念上的鲜明差异,更如同一把启迪智慧的钥匙,为与会者开启了一片更为广阔的思维天地。它激发了大家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中国肝癌的临床实践路径、如何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同时也为中美学者构建了一个更加直接、高效且富有成效的面对面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自由流动与深度融合。

韩教授进一步强调,此类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不应止步于一次性的偶然邂逅,而应成为一种常态化的交流机制,持续不断地为肝癌领域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唯有通过持续、高频的学术切磋与思想碰撞,方能不断增进彼此间的理解与信任,更加精准地辨析东西方在肝癌诊治领域的异同点,从而推动临床诊疗技术的精进与科研创新的突破,最终实现让更多肝癌患者共享医学进步成果的美好愿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韩国宏教授:东西方肝癌治疗策略的碰撞与融合丨2025中美肝癌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