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岛早报
我们都知道“吃饭吃太晚,对身体不好”,但是到底有什么不好?一样的食物,早点吃和晚点吃,真的会有不同吗?
哈佛大学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在权威期刊《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上发表的一篇关于进餐时间延后和肥胖之间联系的研究,通过随机交叉实验发现:进食时间延后会增加饥饿感,改变食欲调节激素的分泌,减少日间能量消耗,改变调节脂肪生成和分解相关基因的表达。
简单来说就是,吃饭晚会导致你多角度、各层次、全方位地变胖。实验结果非常惊人——
01
吃得晚会让第二天食欲激增
研究者发现,晚进食的受试者胃里掌管饥饿的激素(饥饿素)明显增加,而让人有饱腹感的激素(瘦素)减少,这使得饥饿感大幅增加,在白天时甚至能增加34%。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如果前一天睡前吃了夜宵,第二天醒来会感觉很饿,肚子特别空虚,这不是你的错觉,这可能与食欲相关激素变化有关。
不仅饿,受试者还普遍反映,他们对高碳水、大鱼大肉和重口味食物的渴望变强了。
02
吃得晚会降低第二天新陈代谢
晚进食的受试者们在后续24小时的核心体温明显降低。这说明,身体用来维持体温的热量减少,基础代谢下降。
据监测,能量消耗减少了5%左右,约41大卡~68.8大卡,相当于走路15分钟消耗的热量。
03
吃得晚会让脂肪更容易囤积
研究者提取了受试者的皮下脂肪组织,观察分子水平上的变化发现,晚进食时,脂质分解相关的基因表达减少,脂质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增加。
简单来说就是,脂肪分解变少而合成变多,只进不出,全变成了身上的肉肉囤积了起来。
更扎心的是,实验中的“晚进食”方案还是严格按照16:8轻断食法执行的。而很多人不仅吃饭晚,还吃各种小零食,时不时来顿加餐,这样身体代谢变化可能更明显。
很多人表示,晚上不吃东西,真的太难了。其实,我们可以试着把吃饭时间尽量往前推,最好在睡前4小时吃完最后一餐,为身体留出足够的静息时间。至于夜宵,偶尔一两顿问题不大,但不要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