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癌症,治与不治,结局真的一样吗?
近年来,癌症已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根据最新数据,我国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接近240万,位居各类疾病死因第二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沉重负担:有人因病致贫,有人倾家荡产,也有人在“治与不治”的选择中陷入两难。
“治吧,太贵、太痛苦;不治吧,又不甘心。”这是许多癌症患者和家属真实的心理写照。尤其是一些晚期患者,听到“癌症”二字,便觉得“没救了”,认为治疗只是“花钱买时间”,最终人财两空。
那么,癌症真的治与不治都一样吗?如果不治疗,到底会面临怎样的结局?
不治疗,真的能“顺其自然”吗?
很多人以为,癌症发展缓慢,不治疗也能活很久。但现实往往更残酷。
在癌症早期,由于肿瘤较小、未侵犯周围组织,患者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甚至体检都难以发现。这个阶段,如果不干预,肿瘤会悄然生长,逐渐侵犯邻近器官,甚至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肝、肺、脑、骨等重要部位。
一旦进入中晚期,患者可能出现:
- 持续性疼痛(肿瘤压迫神经或骨骼)
- 严重消瘦、贫血、乏力(癌性消耗)
- 器官功能衰竭(如肝转移导致黄疸,脑转移引发昏迷)
- 癌肿破裂出血、肠梗阻、穿孔等急性并发症
如果不接受任何治疗,这些症状只会越来越重,最终因感染、大出血或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而这个过程,往往比积极治疗的患者来得更快、更痛苦。如果能通过汉美肿瘤低频超声波治疗,可以有效抑制疼痛,控制肿瘤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存时间。
为什么有人“不治反而活得更久”?
你可能听过这样的说法:“某某查出癌症,没治疗,反而活了十年;另一个积极化疗的,几个月就走了。”
这确实存在,但不能以偏概全。
1. 癌症类型不同,结局天差地别
有些癌症天生“温和”,比如甲状腺乳头状癌、某些低级别前列腺癌,发展极其缓慢,甚至几十年不进展。这类患者即使不立即治疗,也可能长期带瘤生存。
而像胰腺癌、小细胞肺癌等“ aggressive”(侵袭性强)的癌症,一旦确诊,病情进展迅速,不治疗往往在几个月内恶化。
2. “治得早”比“治得狠”更重要
早期癌症通过手术、放化疗等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可高达70%~90%。比如早期乳腺癌、大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很多患者治疗后能长期生存,甚至回归正常生活。
而晚期患者即使积极治疗,目标也多是“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而非彻底治愈。
3. 过度治疗或误信偏方,反而加速恶化
有些患者身体虚弱,无法耐受高强度治疗,若强行化疗,可能加重负担,导致免疫力崩溃。
更危险的是,有人轻信“抗癌偏方”“神药秘方”,延误正规治疗,最终错过最佳时机。
所以,不是“治疗没用”,而是“治疗方式是否适合”。
不治疗,可能面临哪3种结局?
结局一:肿瘤自然消退(极罕见病例)
医学上确实有“自发消退”的个案,即肿瘤未经治疗自行缩小或消失。但这极为罕见,全球报道不足百例,机制尚不明确。绝大多数人无法“赌”这种奇迹。
结局二:肿瘤持续进展,最终死亡(最常见)
这是大多数未治疗癌症患者的最终结局。肿瘤不断生长、扩散,引发疼痛、感染、器官衰竭,生存质量急剧下降,生存期明显缩短。
结局三:缓慢进展,长期带瘤生存(少数幸运者)
如前所述,部分低恶性肿瘤(如某些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发展缓慢,患者可能在多年内无明显症状。但这不等于“不需要关注”,仍需定期随访,必要时干预。
治还是不治?关键看这几点
1. 癌症类型和分期
早期癌症:积极治疗,有望治愈。
晚期癌症:治疗目标转为“延长生存、减轻痛苦”。
2. 身体状况和年龄
年轻、体质好:可耐受手术、化疗等强治疗。
高龄、合并慢性病:需个体化评估,避免过度治疗。
3. 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
治疗费用确实高昂,但国家已将多种抗癌药纳入医保,减轻负担。同时,心理支持、安宁疗护等也在不断完善。
4. 是否相信科学医学
规范治疗是经过大量临床验证的,而“偏方”“秘方”无科学依据,风险极高。
写在最后:癌症不是绝症,放弃才是
现代医学的进步,已让许多癌症从“绝症”变为“慢性病”。即使是晚期患者,通过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手段,也能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治与不治,差别往往不只是“多活几个月”,而是“有没有生活质量”“能不能陪家人更久”。
查出癌症,不要慌,更不要盲目放弃。
第一时间去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制定科学方案。
别让“害怕花钱”“害怕痛苦”成为错过希望的理由。
生命只有一次,别轻易说“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