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乙肝转阴后仍然肝硬化了是什么原因?

“明明乙肝表面抗原都转阴了,怎么彩超还是报肝硬化?”——这是很多患者在门诊拿着复查单时困惑的一句话。病毒“消失”≠肝脏“康复”,把原因一条一条拆开看,就能明白为何“转阴”仍挡不住瘢痕继续长。

一、历史欠账:病毒走了,伤痕还在

HBV 感染 10~20 年的“炎症-坏死-再生”循环,会让胶原纤维层层包裹肝小叶,形成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即使后来通过抗病毒治疗或自发免疫把病毒清除(HBsAg 转阴),已经沉积的纤维组织也不会自动降解,瘢痕一旦进入桥接纤维化阶段,就基本不可逆,只能“维持”而难以“回弹”。

二、隐匿性炎症:病毒低水平“阴燃”

约5%–10% 的“转阴”患者肝组织仍能检测到 HBV 的共价闭合环状 DNA(cccDNA)或低水平 HBV DNA,称为“隐匿性乙肝感染(OBI)”。这些微量病毒可持续激活 Kupffer 细胞和星状细胞,驱动低度炎症和纤维化进展。

三、其他“纵火犯”接力捣乱

脂肪肝:代谢综合征、肥胖、糖尿病带来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MAFLD)是目前“乙肝转阴后肝硬化”常见的叠加病因。

酒精:哪怕“偶尔喝一点”,乙醇代谢物乙醛会持续刺激星状细胞产生胶原。

丙肝、丁肝或HIV 重叠感染:漏检率高,却同样引起慢性坏死性炎症。

免疫或胆汁淤积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常被忽视,需要抽血查自身抗体和IgG 水平。

四、治疗时机太晚——“火已燎原才关阀门”

如果患者开始抗病毒治疗时已出现桥接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即使后续病毒被抑制,其临床事件(腹水、出血、肝癌)风险仍显著高于无纤维化人群。研究显示,F4 期患者即使 HBV DNA 阴转 5 年后,肝癌年发生率仍可达 2%–4%。

五、个体差异与修复能力不足

同样病程,有人纤维化轻,有人却迅速进展到失代偿期。基因多态性(PNPLA3、TM6SF2 变异)、男性、年长、长期 ALT 正常高值、血小板持续<150×10?/L 都是瘢痕难逆转的“内因”。

六、监测缺失——“转阴”后没人管

不少患者把“转阴”当成毕业,不再定期复查。结果 2~3 年后因乏力、腹胀回医院,超声已提示门脉高压、脾大。实际上,HBsAg 消失后的肝癌风险曲线只是“走平”而非“归零”,仍需每 6 个月做超声+AFP,必要时加做肝弹性或 MRI。

总结来说:乙肝转阴是“病毒关”,不是“瘢痕关”。把既往损伤、残余炎症、叠加打击和个体易感性四条线同时按住,才能真正把肝硬化“暂停”。记住三句话:

转阴后仍要查HBV DNA、肝功、超声,一年至少两次;

合并脂肪肝、酒精、代谢综合征的,先减重、戒酒、控糖;

血小板下降、弹性值升高,尽早让肝病专科评估是否需要抗纤维化或肝癌早筛。

病毒走了,照护不能走;瘢痕在,管理更要常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乙肝转阴后仍然肝硬化了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