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悄然而至,中医认为,秋气通于肺,秋季气候干燥,最易伤肺。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若肺津受损,不仅会出现口干舌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不适,还可能降低免疫力,让秋冬季节的健康“失守”。老话说“秋季不养肺,一年都白费”,此时养好肺,能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根基。金秋十月,你不可错过的5大“养生果”,搭配其他营养食材,守护你的健康。
梨:润燥
梨,自古就被奉为“润肺圣品”。中医认为,其味甘、微酸,性凉,归肺、胃经,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秋季的梨饱满多汁,正好应对“秋燥伤津”的问题。
秋燥易导致肺阴不足,出现干咳无痰、咽喉干痛等症状。梨的水分含量高达85%以上,且富含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酸,能刺激唾液分泌,缓解口干咽燥;其含有的果胶还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积热,间接减轻肺部负担。需要注意,梨性偏凉,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不宜多吃,每天1个即可。
推荐这样吃梨
桂花银耳桃胶梨盅
功效:缓解秋燥、滋润皮肤,还可以改变梨偏凉的性质,适合更多不同体质人群。
制作方法:1.将桃胶、银耳泡发备用;2.挖去梨核及部分梨肉,放入桃胶、银耳;3.将梨盅上锅蒸30分钟,出锅后撒上少许桂花。
营养小贴士:体质虚寒者、脾胃虚弱者应减少食用量。
橘子:醒神
秋天容易感到疲倦、没有精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想要缓解秋乏、醒神,橘子是个“宝”。
橘子性温,它的橘肉具有开胃理气、止渴润肺的功效,对治疗胸膈结气、呕逆、消渴等有益;它的橘皮中则含有挥发油,既好闻还能够帮助刺激感官、提神醒脑。
推荐这样吃橘子
橘韵狮子头:
功效:橘子:生津止渴、均衡营养;陈皮:理气健脾;猪肉:滋阴润燥。以上食材搭配制成狮子头,性味温和、营养均衡不油腻,有助于调理脾胃,缓解“秋乏”。
制作方法:1.将猪前腿肉、马蹄切小粒,泡好的陈皮切末;2.猪肉中放入马蹄粒、陈皮末、橘子肉,加入适量料酒、胡椒粉、盐调味,然后加入葱姜水、适量玉米淀粉,搅打上劲;3.将猪肉馅团成圆球状;4.起锅烧水,放入狮子头,加入适量盐调味,放入小葱,煮15分钟后捞出,再倒入橘子汁,小火炖40分钟即可。
栗子:补肾
秋天寒气渐盛,肾气容易出现虚衰,不少人会出现腰膝酸软、手脚冰凉等症状,想要缓解不适,抵御秋寒,栗子是个“宝”。
栗子性温、味甘,具有补肾气、强筋骨的功效,对增强人体免疫力有一定好处,有助于抵御秋冬时节寒凉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栗香焖金鸡:
功效:鸡肉:补气血、益脾胃;板栗:补肾气、强筋骨;红枣、枸杞子:调畅气血、润燥。
制作方法:1.土鸡切块,香菇去蒂切块,大枣去核切块;2.鲜板栗去壳后煮15分钟,然后放入鸡肉块,焯水备用;3.起锅烧油,放入姜片、葱段炒香后放入鸡肉块、香菇块、板栗肉、红枣,加入少许料酒煸炒;4.加入没过食材的开水,焖煮40分钟后加入适量酱油、盐、胡椒粉调味;5.大火收汁,加入枸杞后翻炒1~2分钟即可。
柿子:养护血管
秋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想要护好心脑血管,柿子是个“宝”。
秋天干燥,人体津液容易出现不足,当血管缺少津液,血管的弹性、流通性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产生“瘀血”,而柿子清热润燥、补津液,可以辅助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此外,柿子还具有和胃、理气、护脾的功效,而脾胃是后天气血生化之源,把脾胃护好了,很多吃进去的食物就能够转化为气血,滋养我们的血脉,让心血管更有动力,守护心血管健康。
推荐这样吃柿子
柿枣麦冬护心茶:
功效:温和滋养、保护心脏,还有助于缓解秋季口干、胸闷等不适症状。
制作方法:将柿饼1个切小粒,与红枣1颗、麦冬5~6粒一同煮制或者放入保温杯中闷15分钟后饮用。
营养小贴士:柿饼、红枣含糖量较高,所以这款茶血糖高的人群应谨慎饮用。
山楂:消食
国庆假期,大家难免吃得油腻,此时急需消食、解腻,山楂是个“宝”,有助于消食化积、醒胃、化浊降脂,对调节血脂有一定好处。
推荐这样吃山楂
山楂丹参荷叶茶:取干山楂、干荷叶、丹参切片各5克,用热水冲泡后饮用,有助于调节血脂、保护心脑血管、助消化。
营养小贴士:孕妇、哺乳期女性、低血压人群不宜饮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CCTV生活圈官微
来源: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