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原创 成都小车起火路人救不出, 车门为何打不开?设计是否有问题?

10 月 13 日凌晨,成都天府大道的一段路面上,一场车祸打破了深夜的宁静。多则现场视频里,一辆小车在路中央燃起大火,车主被困在了车里。好几名路过的人立刻上前救人,他们试着拉车门,又用东西砸车窗,都想尽快把人弄出来。有人找来锤子,终于砸开了主驾驶位的车窗,但车里的火势已经太大,根本没法靠近。其他车主赶紧拿来灭火器帮忙灭火,可灭火的时候车辆突然发出异响,火苗一下子蹿得更高,路人只能被迫后退。

一名和消防车一起赶到的目击者说,凌晨 3 点半左右到达现场时,火势已经被控制住,但中间有过一次变大,不过最后还是扑灭了。让人难过的是,人没能救出来,最后是消防员用电锯才切开了车门。他还从楼上住户和被追尾的网约车司机那里听说,大概是小车车主开得太快,追尾了网约车,之后打方向太急,车子从绿化带冲到了对向车道。

成都交管局第六分局事故大队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称,详情得问出警警官,电话里不方便说。成都消防也表示不便接受采访,称后续会发布通报。

对此,有网友直接点出 “又是某米”,说不敢评价车子本身,但车门打不开这事,实在让人没法放心。还有人提到车身上的红色 Boost 按键,觉得这个设计很危险,不是专业人员根本驾驭不了那种超频的速度。更多人在讨论,明明路人都拼尽全力救援,为什么车门就是打不开。

据自媒体博主爆料:出事的车辆是某米 SU7 Ultra,事故中车辆以约 150 公里的时速撞击中央绿化带后翻滚到对向车道,瞬间起火爆炸。而车门打不开的问题,暴露了车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 隐藏式门把手没有机械解锁功能,碰撞断电后就阻碍了救援。另外,虽然某米宣称有 “电池向下防爆技术”,但这次事故里锂电池起火后救援窗口期很短,消防部门一直提醒的热失控风险还是没解决。

为什么车祸后车门会打不开?背后主要是三个问题。一是车身强度不够,碰撞后门框变形,车门被卡住。二是车辆的弱电系统受损,负责驱动车门锁的 12V 小电瓶通常在前机舱,剧烈碰撞后容易报废,导致无法解锁。三是自动解锁系统设计不合理,传感器没触发解锁信号,或者没配备备用的储能电容,断电后就没法解锁。而且现在很多车用地隐藏式门把手,路人连下手的地方都没有,只能靠车内人员用机械开关解锁,但严重车祸后车主往往已经失去行动能力,这就成了恶性循环。

不过懂车帝的信息显示,某米 SU7 车型其实有车内应急机械拉手,在每个车门内侧储物槽附近,直接向上拉就能机械解锁,不需要通电,部分车型还有隐藏的机械钥匙孔。但这次事故中,这个机械装置显然没能发挥作用,要么是车主已无法操作,要么是外部救援人员不了解车内结构,错过了最佳救援时机。

国标其实要求碰撞后车门应能打开,C-NCAP 碰撞测试也要求无需工具就能开门,但这些测试都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比如 50 公里时速的固定位置撞击,实际车祸中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很多车企只是刚好达到法规要求,不愿意多花成本加备用电容或双电瓶,觉得会失去价格优势。但对消费者来说,这些额外的安全设计,关键时刻就是保命的希望。

高性能电动车的加速性能很强,类似 Boost 模式的设计确实能带来驾驶乐趣,但也得考虑普通用户的驾驭能力,不能只追求参数亮眼而忽视实际使用中的安全风险。车企应该在车辆交付时就明确告知这些功能的潜在风险,并且在设计上增加更完善的安全约束。

这场悲剧里,路人的热心救援让人动容,但最终没能挽回生命的结果更让人痛心。车门打不开的问题,不是第一次出现在车祸中,它指向的不只是某一款车的设计,更是整个行业对安全细节的态度。目前大家都在等官方的事故调查报告,希望能弄清事故的完整原因,也盼着车企能真正重视这些被忽视的安全细节,毕竟在生命面前,任何成本考量都该退到后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原创 成都小车起火路人救不出, 车门为何打不开?设计是否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