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中医“按病种付费”在全国医院铺开!真能让更多人选择中医吗?

西医领域早已普及DRG/DIP付费模式多年,中医药服务却长期困在“开一方、收一次费”的按项目付费旧轨道上。

在此模式下,针灸、推拿等中医传统疗法因收费低廉被边缘化,而中药饮片则因加成政策诱发过度使用,最终陷入“看中医反而更贵”的现实困局。

直到近日,这一困局迎来破冰契机——10月9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试点。通俗而言,今后看中医治疗特定疾病,医保或将告别“按项目逐一报销”的传统路径,转向“按病种整体打包付费”的新模式。

通知要求,在国家统一指导下,遴选15个左右省份或地级市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试点。用2-3年时间先行先试积累一批中医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经验,并逐步向全国推广。

湖南省中医药局相关负责人向39深呼吸透露:“过去中医做手法治疗,收费低、耗时长,医院缺乏动力,现在只要中医综合治疗能达到和西医手术相当的疗效,就能参照手术的DRG权重标准付费。这样一来,既控制了费用不合理增长,又让真正有效的中医技术有了合理回报,医院和医生自然愿意推广。”

那么,当医保支付这根最有力的“指挥棒”明确向中医药倾斜后,患者真的会回归传统中医疗法吗?

◎ 中医治病试点按疗效付费模式即将开启。/ 图:国家医疗保障局

中医药医保支付改革,从按项目到按病种

长期以来,中医药在医保支付体系中多参照西医项目收费,然而传统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却成了医院和医生收入的“短板”。

开一堆检查、用一堆西药,可能比精心辨证施治、施展一套娴熟的正骨手法更“赚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廖藏宜曾指出,这种错位极大制约了中医药服务的供给——尤其在DRG/DIP体系中,手术组支付标准高于保守治疗,而中医擅长的非手术疗法,疗效优势根本无法通过现有支付标准体现。

为破解这一矛盾,国家医保局选择以“按病种付费”为突破口,在各地启动试点。

◎ 这样的支付方式不仅为医保省了支出,也能让医院通过开展合理的中医服务获得医保支付。/ 图:图虫创意

39深呼吸梳理发现,改革早有伏笔:2020年7月,四川攀枝花率先“吃螃蟹”,试点中医疗效价值付费;2021年10月,《广东省中医药条例》正式实施,并计划由省统一组织专家分批遴选中医优势病种,对中医住院优势病种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

同年12月,国家医保局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医保函〔2021〕229号),提出应探索实施中医病种按病种分值付费,遴选中医病种,优先将国家发布的中医优势病种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同时提出,中医医疗机构可暂不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对已经实行DRG和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地区,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病种的系数和分值,此外还明确,要在支付范围、服务价格管理、医保定点几个方面对中医药给予倾斜。

此后,上海、湖南省、甘肃省、江西省、青岛市等地纷纷试点“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模式,确定一批中医优势病种。经中医综合治疗达到西医手术治疗同等疗效的,参照手术DRG外科病组付费,实现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推动中医药服务从“价格医疗”向“价值医疗”转变。

近年来,一些中医院为生存,不得不增加西药和检查项目,削弱了中医特色。而新政策的出台,无疑为中医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径,它试图在现有医保框架下为中医争取更多空间。但中医按病种付费能走多远?未来是否能走通?医改专家徐毓才认为,从本次试点政策文件看,医保对于中医按病种付费仍持审慎态度。

“目前试点指标是遴选15个左右省份或地级市,原则上每个省不超过一个,此外,对于试点的城市有明确具体比较严格的试点条件,从内容看,显然是防止走偏。”

按病种付费试点后,有患者说花少钱看好病了

所谓“中医优势病种”,是指在治疗某些疾病时,中医药展现出独特疗效的病种,如慢性腰痛、颈椎病、功能性胃肠病等。这些疾病往往病程长、反复发作,西医多以缓解症状为主,而中医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综合调理,能从根源改善体质。

按病种付费,则是将中医优势病种的治疗过程标准化,医保按固定金额向医院支付费用。这种方式能激励医院控制成本、提高效率,避免过度检查和用药。

对普通患者而言,改革带来的是真金白银的实惠,来自上海的患者林女士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她右肩肩袖有损伤,主要是关节肌腱粘连,通过石氏伤科的特色技术“臂丛神经麻醉下肩关节粘连松解术”可以进行治疗。整个过程不用动刀,纯靠手法来做松解。

“咔嗒声听到了吗,这都是粘的,靠手法把粘连松开,现在你手已经碰到脖子了。”中医手法为主,再配合西医药物注射。当晚,局部麻醉药消退后,林女士的右臂已经可以完全向上伸展,第二天就出院了。曙光医院石氏伤科主任医师张明才介绍称,是进行了一个关节腔的注射,松开关节腔粘连部位,让它有润滑作用不再粘连。

林女士的医药费在1万元左右,按照以往,采用西医的方式,最快的是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费用可能在3到4万元。

2022年9月,上海试点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确定“肛痈”等22个中医优势病种,选择了上海22家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首批试点单位。按照该疾病在全市中医以及西医医院的平均治疗费用为支付标准,在年底由医保部门向试点医院支付。林女士的肩关节炎,就在已明确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的范围内。

假设肩关节炎全市中西医的平均治疗费用测算下来是2万元,那么林女士在曙光医院治疗花费1万元后,最后医保局会按2万元的支付标准与医院结算。“对患者来说,花更少的钱治好了病;对医院来说,低价但有效的治疗无需担心营收;对医保基金来说,资金使用更高效——这是真正的三方共赢。”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中医监管处处长刘华解释,“政策设计的核心,是让医生专注疗效而非成本。哪怕中医服务定价低,医保也会按全市平均水平补足差价,患者的实惠是落地的。”

◎ 中医传统疗法受到不少患者追捧。/ 图:全景视觉

数据印证了改革成效:上海医保局相关负责人给39深呼吸算了一笔账,2023年试点医院中医优势病种月均服务量环比增长12.4%,患者人均费用从1.73万元降至1.47万元,降幅超15%。

“我觉得这个政策说明,国家非常重视中医的发展。按照疗效付费,对中医发展来说,是有利好的。”江西省丰城市中医院院长,同时也是一名资深骨科医生黄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些骨折,可以通过中医手法整复,也可以通过西医手术治疗,两者都可以达到疗愈的目的,但看中医只需要花几百元,而选择手术治疗最少也要一万多。

“坦白来说,中医和西医都能治好,但很多医生考虑到医院发展和激励机制等因素,就不会推荐病人去做中医治疗。如果按照疗效收费,中西医统一定价,那患者在就诊时就多了一个选择,中医也就多了一个机会。”

能否破解决“中医越治越贵”的困局?

据39深呼吸了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优势病种目录包含100多种疾病。目前试点中,骨科疾病优势最明显,如桡骨骨折、锁骨骨折等。中医通过正骨、小夹板固定等非手术方法,可达到与西医手术相同的效果,但费用更低。混合痔、面瘫、烧伤等的治疗,也是中医疗效显著的领域。

此外,试点还释放出更深层信号:支持中医日间病房、康复病房纳入按病种或床日付费,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中医门诊服务,并对中医医共体在医保总额上倾斜。这意味着,未来更多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可能在社区享受规范、可报销的中医治疗,不必扎堆三甲医院。

不过,改革并非坦途。医改专家徐毓才提醒:“按病种付费虽能控制费用,但中医实施起来有天然难度——中医诊断编码(TCD)与西医ICD不兼容,不同流派的治疗方案差异大,标准化是个挑战。”廖藏宜则补充:“更要防范两个倾向:一是防止医院为控成本缩短必要疗程,二是杜绝‘中医优势病种’被滥用为套取医保基金的工具。”国家医保局对此回应,将组建联合专家组监测评估试点成效,确保支付标准科学稳健。

但无论如何,这场支付方式的变革,已为中医药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随着体系完善,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治未病等领域的价值将进一步释放。

对普通人而言,这意味着更多“少花钱、少受罪、治得更彻底”的就医选择;对中医而言,或许真能回归“简便验廉”的本色。

◎ 行业人士认为将中医优势病种列入“打包价”,将很大程度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 图:图虫创意

作者|王慧明

排版|深深

封面|123rf

首图|123rf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中医“按病种付费”在全国医院铺开!真能让更多人选择中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