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紧秋深衣有度
分人群秋冬穿衣养生诀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深秋大风渐紧,寒意日浓,“秋冻”并非人人适宜,穿衣养生更需因人群制宜。
中医认为,秋冬穿衣当顺应“养收”之道,既忌骤增厚衣阻阳气收敛,亦防寒邪侵袭伤正气,尤其面对大风降温,需拿捏好保暖与“秋冻”的平衡。
青壮年群体:适度秋冻,渐添衣物
体质强健的青壮年是“秋冻”的适宜人群,可借微凉刺激增强耐寒力。15-20℃时,宜穿“薄外套+长袖”组合,如棉质衬衫外搭休闲夹克,既挡秋风又留微凉体感。大风天需换防风面料外层,避免风寒直侵,但无需过早穿羽绒服。需注意腹部、颈部等部位不可冻,可内搭薄围巾,下装选长裤护住脚踝,遵循“上薄下厚”原则,让身体逐步适应降温。
老年人群:保暖优先,严防虚邪
老年人机能衰退,体温调节能力弱,切不可盲目“秋冻”。大风降温时,应采用“三层穿衣法”:内层选棉质保暖内衣吸湿透气,中层穿羊毛开衫或薄羽绒马甲锁温,外层搭防风大衣或短款羽绒服抗风。重点护住腰腹与双脚——腰腹可贴暖护腰,脚部穿加绒棉鞋配厚袜,避免寒从脚入。外出需戴薄绒帽防风,既防头痛又不闷汗,温度低于10℃时及时增添衣物。
婴幼儿群体:轻暖透气,护住关键
婴幼儿皮肤薄、抵抗力弱,穿衣需“暖而不燥”。内层选纯棉连体衣,中层穿夹棉连体服,外层搭防风抱被或薄款羽绒服,根据室内外温差灵活增减。大风天外出务必戴软帽护囟门,穿高帮棉鞋,避免脚踝暴露。切不可包裹过厚,可通过触摸后颈判断冷暖,温热无汗即为适宜,防捂热伤津或受凉腹泻。
特殊人群:精准防护,避忌秋冻
心脑血管、呼吸道疾病患者及虚寒体质女性,需彻底摒弃“秋冻”观念[__LINK_ICON]。这类人群应穿保暖性强的衣物,如羊绒衫内搭保暖内衣,外层选防风羽绒服。心脑血管患者可戴护颈保暖,减少血管收缩刺激;女性需穿高腰裤护腰腹,搭配加绒打底裤;关节炎患者膝盖可加护膝,避免风寒加重疼痛。大风天尽量减少外出,若需出行,务必全副武装抵御寒风。
深秋大风起,穿衣是养生第一道防线。青壮年适度“秋冻”强体质,老幼病弱重保暖,唯有因人群施护、顺天时添减,方能在秋冬交替间守住健康,安然度寒。
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