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可通过关节突发红肿热痛、高尿酸血症、典型发作部位、诱因关联性、影像学检查等方式判断。痛风通常由尿酸代谢异常、饮食因素、遗传倾向、肾脏排泄障碍、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
1、关节症状:
痛风典型症状为第一跖趾关节夜间突发红肿热痛,疼痛程度剧烈如刀割,可能伴随皮肤发亮、皮温升高。症状多在饮酒或高嘌呤饮食后12-36小时出现,初期常单侧发作,持续3-10天可自行缓解。发作间歇期无明显不适,但反复发作可累及足背、踝关节、膝关节等部位。
2、尿酸水平:
空腹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需警惕高尿酸血症,但约30%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尿酸值可能正常。建议发作缓解后重复检测,若两次检测结果均高于标准值,结合典型症状可辅助诊断。
3、发作诱因:
常见诱因包括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饮酒尤其是啤酒、剧烈运动或关节损伤。部分患者发作前有明确暴饮暴食史。
4、特征性体征:
慢性痛风患者可能出现皮下痛风石,常见于耳廓、关节周围或鹰嘴滑囊,破溃后可见白色石灰样物质。关节超声可发现双轨征,X线晚期可见穿凿样骨质破坏。关节液检查发现尿酸钠结晶是确诊金标准。
5、鉴别诊断:
超声检查能发现关节内尿酸盐结晶沉积,表现为双轨征等特征性影像,还可观察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等情况;为诊断提供直观依据;X线检查在痛风慢性期可见关节软骨破坏、骨质缺损、关节畸形等表现,帮助了解病情进展程度。
判断是否患有痛风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单一方法可能存在局限性,只有全面评估,才能准确诊断。若怀疑自己患有痛风,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尽早接受规范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减少并发症发生。
痛风患者需长期控制血尿酸水平,每日饮水量建议2000毫升以上,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及酒精。选择低嘌呤饮食如蛋类、奶制品、新鲜蔬菜,限制红肉及海鲜摄入。适度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避免关节受凉或外伤。急性期需严格休息并抬高患肢,慢性期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尿酸药物,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尿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