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为何说梅毒病是最“脏”的病?医生讲解,隔着屏幕都感到头皮发麻

王女士今年35岁,在商场做柜姐,每天站柜十小时,脚底厚茧早已见怪不怪。可入夏后,她发现自己“换皮”了:先是小腿冒出几片淡红色铜钱斑,不疼不痒,她抹了两天皮炎平,颜色反而转深;不到两周,斑纹爬上大腿,像地图一样连成片,轻轻一搓就掉白屑。

更吓人的是脚底——原本只是干燥裂口,突然布满红褐色“茧”,剪指甲时一碰就碎,碎屑里还渗着黏黏的湿汗。王女士以为新买的运动鞋不透气,请假去皮肤病院,医生掀开裤腿、瞅了瞅手掌,又让她张嘴看颊黏膜,才低声问:“最近有没有无保护性行为?”

她脑子“嗡”地一声,想起三个月前出差那晚的酒后暧昧,后背瞬间湿透。抽血、滴度、确证试验,一连串陌生词汇后,化验单上“TPPA阳性,RPR 1∶64”像一记闷棍——原来这不是皮肤病,是梅毒,而且已经跑到二期。

01

梅毒的三大传播方式

1.性接触传播

梅毒螺旋体极为狡猾,可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侵入人体,无保护性行为便是其“趁虚而入”的高危场景。早期梅毒患者皮损中,螺旋体大量聚集,传染性极强。即便使用安全套,若溃疡位于安全套未覆盖区域,像阴囊、会阴等部位,仍可能被病毒“钻空子”。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统计数据令人震惊,性接触传播占梅毒感染病例的 95%以上,这足以说明其传播的普遍性与严重性。

2.母婴传播

孕妇一旦感染梅毒,螺旋体便会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引发先天性梅毒。据统计,未经治疗的梅毒孕妇,胎儿感染率接近 100%,后果不堪设想,流产、死产或新生儿畸形(如鞍鼻、军刀胫)都可能接踵而至。

某地曾报道一例典型病例,一名孕妇因未进行孕早期梅毒筛查,新生儿出生后便出现皮疹、肝脾肿大等症状,确诊为先天性梅毒。经追溯,孕妇在孕前曾有高危性行为,却因症状轻微未就医,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3.血液传播

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吸毒、使用未消毒的医疗器械(如纹身、穿耳工具)都可能让病毒“有机可乘”。尽管我国对血液制品已实施严格筛查,但共用注射器吸毒依旧是高风险行为,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02

梅毒对全身器官的危害

梅毒的危害远超普通感染性疾病,其分期进展的“脏”性体现在对全身多器官的渐进性摧毁:

一期梅毒时,硬下疳(生殖器无痛性溃疡)和硬化性淋巴结炎是典型表现。然而,这些症状极易被误认为“普通溃疡”,导致患者延误治疗,为后续病情发展埋下隐患。

二期梅毒阶段,全身性皮疹、扁平湿疣、黏膜斑等皮肤损害纷纷登场,且具有传染性,还可能反复发作。与此同时,患者会伴随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身体承受着多方面的痛苦。

三期梅毒(晚期梅毒)的危害更是触目惊心。皮肤黏膜损害方面,树胶样肿(深部溃疡)愈合后会形成瘢痕,严重影响患者容貌。心血管系统也难以幸免,主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瘤等问题接踵而来,严重时可引发猝死。

据统计,晚期梅毒患者中,约 30%出现心血管并发症,15%存在神经损伤。神经系统同样遭受重创,脑膜炎、脊髓痨、麻痹性痴呆等疾病,会导致患者行走不稳、大小便失禁、精神异常,甚至永久性残疾。

骨骼关节也未能逃脱,骨膜炎、关节炎、病理性骨折引发剧烈疼痛和畸形,让患者苦不堪言。医生反复提醒,梅毒未治愈前应禁止性生活,所有性伴侣需同步筛查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孕妇更应在孕早期进行梅毒筛查,发现感染及时治疗,才能有效预防先天性梅毒。

03

早期干预与规范用药

梅毒的治疗强调“早、足、规范”,但晚期已破坏的组织难以修复:

青霉素疗法是首选药物,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能有效杀灭螺旋体。早期梅毒经规范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痊愈,但晚期患者需长期随访,防止病情进一步进展。

对于青霉素过敏者,也有替代疗法,可用盐酸四环素或多西环素替代,不过疗效可能受限。

当晚期梅毒引发主动脉瘤或神经损伤时,手术干预成为必要手段,通过手术修复受损组织,尽可能挽回患者的健康。

治疗要点也不容忽视,患者需完成全程规范治疗,定期复查血清学指标;治疗期间避免性接触,性伴侣需同步检查;同时,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为身体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谢芯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为何说梅毒病是最“脏”的病?医生讲解,隔着屏幕都感到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