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活动
时间:12月13日-14日上海
形式:会前训练营+高峰论坛+展位交流
【点击蓝色项目名称了解详情】
无麻醉,不手术。
无满意的麻醉,无完美的手术。
外科手术对麻醉的依赖再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外科医生要进行手术,缺医生助手,可以一个人在台上慢慢做,或者让器械护士过来帮忙,但是,如果缺麻醉医生,则手术连开台的可能都没有。
手术未动,麻醉先始。
手术有难易,麻醉无大小。
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
麻醉是手术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麻醉医生是外科医生举足轻重的合作伙伴,但是,若论及外科医生对麻醉医生的要求,真正核心的只有一个——放心。
这种放心,不是客套的恭维,而是托付生命般的、毫无保留的依赖,它具体而细微,渗透在围手术期的每一个环节。
-01-
术前:外科医生心无旁骛的底气,源于麻醉医生的协同把控
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面对的事情,要比麻醉医生琐碎。病人病情要了解,病情信息要记录,检查申请要开具,检查结果要追踪;报告回来了要讲解,病情变化了要沟通;病人思想有波动要做工作,病情复杂需会诊要亲自联系;手术室护士打电话催人了要赶紧上台,病房护士发现医嘱有问题了要及时修改。
外科医生只要在上班,两只脚就没有歇的时候,忙的事情多了,最害怕百密一疏,尤其是手术禁忌症这些原则性事情的把握上,最希望麻醉医生能协助把关。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临床上遇到的老年病人越来越多,老年病人内科合并症要比中、青年病人多得多: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肾功能不全、冠脉放置了支架、心脏放置了起搏器等,种种情况屡见不鲜。
病人的情况适不适合手术,耐受程度如何,手术风险有大,高血压药物要不要调整,抗凝药物要不要桥接,如果麻醉医生能提前介入,并主动跟家属沟通,外科医生就可以把精力和心思集中在治疗策略制定和手术方案实施上。
-02-
术中:外科医生气定神闲的信心,来自麻醉医生的保驾护航
外科手术千变万化,形同高空走钢丝,需要外科医生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外科医生最害怕需要全神贯注专注手术操作的时候,还要用眼睛的余光关注监护仪的显示屏。
优秀的麻醉医生不仅全程确保病人呼吸和循环的稳定,解除外科医生的后顾之忧,还熟悉外科手术的流程,能预判外科医生对麻醉的需求,在手术需要良好暴露的时候及时给肌松,在手术面临大出血风险的时候及时扩容和输血,主动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曾经有外科医生在完成一台高难的肿瘤切除手术后动情地说:“当我紧贴着大血管表面进行肿瘤游离时,我的世界只剩下那几厘米的方寸之地,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细如纤丝的操作上。我知道,病人的整个生命,就交托给我的麻醉搭档了。有他们在,我可以心无旁骛,有他们在,即使有天大的风险,我也可以气定神闲。”
有一次,我到地方医院去进行会诊手术,负责麻醉的医生主动过来“请命”:对麻醉有什么要求,尽管提,他一定竭力配合。
那台手术是我近年来遇到的对麻醉“最无感”的手术,整个手术过程,没有为病人的血压、脉搏操过丝毫的心,也没有遇到任何肌松的问题,我专注我的手术操作,他负责他的麻醉管理,各司其职,默契协作。手术结束后,病人“秒醒”,我才贴好切口敷料,病人已经苏醒拔管。
-03-
术后:外科医生的高枕无忧,源于麻醉医生超越手术室的守护
手术结束,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结束。手术团队可以暂时松口气,但是紧绷的神经依然不能放松。
术后24小时,是手术并发症发生的高危期,也是观察麻醉后遗症的重要窗口,多少病人在这段时间出了问题。
麻醉苏醒后,麻醉医生会陪同手术室护士把病人送回病房,确保病人安全地移交给病房管床医生和护士。
但是,优秀的麻醉医生除了跟医生、护士和家属交代注意事项,还会在手术第二天再回到病房观察和随访病人的恢复情况。
这种有始有终的责任感,让外科医生感觉到,自己的病人始终被一个强大的麻醉伙伴保护着,有他在,无论术前、术中还是术后,一百个放心!
-04-
写在最后
外科医生对麻醉医生放心的背后,是对对方专业能力的最高认可,也是对职业情操的无条件信任。
这种信任,是将自己的职业声誉和患者的生死,都交到了对方手上。
这种信任,与学术帽子无关,与行政职务无关,只与责任心和临床能力绑定。
这份信任,是外科医生在无影灯下最大的底气,也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战友”,在征服疾病的战场上,彼此成就。
有了这份信任,外科医生才能毫无畏惧地拿起手术刀,去挑战生命的禁区,因为他知道,身旁站着一个硬核伙伴为自己撑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肃静的手术室里,这种信任无声流淌,却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它是最佳的粘合剂,凝聚成手术团队的核心战斗力;它是最坚固的盾牌,共同抵御着病魔的侵袭。
一句 “有你在,我放心”,是外科医生给予麻醉医生的最高赞誉。
(原标题:外科医生对麻醉医生的要求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