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见过这些的场景?有人因身体功能受限,系鞋带要反复尝试十几次;有人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简单的餐具归位都变得困难。作业治疗,正是帮助人们重新拾起生活技能、找回自我价值的旅程。而今天,我们将为这份旅程加上一块重要的“拼图”——正念冥想。
为什么要把正念融入作业康复?
作业治疗的核心,是让人们在具体的生活任务中(如穿衣、做饭、书写)重建能力与信心。但过程中,焦虑、急躁等情绪往往会成为比身体障碍更大的阻碍。

(正念冥想团体活动时患者在进行呼吸练习)
正念冥想,恰恰能帮我们“稳住心神”:
聚焦当下,告别分心
康复过程中,患者常因害怕失败或无法集中精神导致康复效果并不理想。正念冥想有助于让注意力聚焦于手中的动作——比如握笔时指尖的触感、叠衣服时布料的纹理,减少杂念干扰。
接纳情绪,减少内耗:
当尝试多次仍不顺利时,烦躁、沮丧很容易出现。正念教会我们“觉察情绪但不被裹挟”,允许自己慢慢来,避免因负面情绪放弃训练。
提升感知,精准训练:
通过正念练习,患者能更清晰地感知身体的细微变化(如手腕发力的角度、手指的协调性),让康复训练更精准、更有效。
正念+作业治疗,具体怎么开展?
无需复杂的流程,只需在日常康复任务中加入“正念时刻”,效果就会悄悄发生。
1
任务前:1分钟呼吸锚定
开始训练前,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感受空气进入鼻腔的清凉,离开时的温热。1分钟后再睁开眼,带着平静的状态投入任务。
2
任务中:“慢动作”觉察
比如练习切菜时,不追求速度,而是放慢每一步:手握住刀柄的力度、刀刃接触食材的声音、蔬菜被切断的质感,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当下的动作里。
3
任务后:30秒复盘感受
完成一个小任务(哪怕只是成功扣上一颗纽扣)后,花30秒回想:刚才做的时候,身体有什么感受?心情是怎样的?不需要考虑结果,只是单纯觉察。
作业治疗从来不是“完成任务”,而是重新与生活建立连接的过程。当我们用正念的态度,去对待每一次握笔、每一次叠衣、每一次烹饪,不仅能更快掌握技能,更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原来,平静与力量,一直都在自己的手中。
如果你也在康复路上,不妨从今天开始,在作业训练中加入一个小小的冥想尝试。相信你会发现,康复的每一步,都比想象中更有力量,更具信心。
专家介绍

作业治疗师
赵家豪
擅长模拟驾驶,轮椅到汽车的转移,轮椅减压,坐姿调整,心肺功能及耐力训练

主管治疗师
控江院区作业治疗组组长
耿超
从业10余年,擅长脑卒中、脑外伤及上肢骨折的评定及治疗,团体作业治疗,CBT(认知行为疗法)和镜像治疗
供稿:控江院区作业治疗组 赵家豪
审核:控江院区作业治疗组 耿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