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你和孩子较什么劲,他脑子都没长好,说的都是认真的

很多专家说:孩子到了3岁,就要开始立规矩。

  • 不要让孩子爬到你的头上来,不然以后再管教就很难了。
  • 你现在不管,以后有的是人替你管。
  • 你惯他,别人可不会惯着他。

所以为了孩子以后能够在社会上更好立足,家长必须要立好规矩,做好管教

家长们一听,两眼一亮又一亮。

好像有道理哈,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一旦孩子在你喊破喉咙还是无动于衷,你好言相劝还是撒泼打滚的时候。

你就会觉得,你这明摆着就是跟我对着干,这行为可不行,得治治。

最后发现,前一天治了他,第二天还是如此。

家长们那是眼前一黑又一黑,真的是没完没了了!

成年人跟孩子计较什么?

讲真的,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千万别跟孩子较劲。

孩子的出尔反尔,拖拉磨蹭,做事没条理。

真不能怪孩子的态度不行,从生理上来看,孩子的脑子就没长好!

这长脑子的事情,也不是说补就可以的。

人的前额叶皮层是负责理性思考的区域,如认知、情感以及行为管理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前额叶皮层要到25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

所以,你对一个3岁的孩子讲认知、情感和行为管理,这真的是正常的吗?

我们要对自己的定位有清晰的认知,我们是成年人,也是孩子的照料者。

那如果孩子什么都会做,什么都能做好,那我们能做什么,无情的赚钱工具吗?

真这样的话,爸爸妈妈的存在,其实有多大意义呢。

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孩子阳奉阴违,不按照我们都要求去完成事情。

是因为成年人的一句很简单的要求,对于孩子来说,会变成很复杂的指令。

父母眼中的要求:将玩具收拾好

孩子眼中的理解:我要收拾哪些玩具(辨认),先收拾哪个玩具(选择),将玩具收到哪里去(归纳),具体要怎么摆放玩具(排列)

明明是很简单的一个指令,在孩子的小脑瓜子中要来回“奔腾”,要分析清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而这一段大脑分析的时间,在家长的眼中,可能就会变成拖拉磨蹭。

魔法打败魔法,“听话”孩子养成记

1️⃣明确任务,指明方向

而且孩子的前额叶皮层没发展成熟的情况下,他们的大脑会对复杂的任务出现“畏难”的反应

这一个反应,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家长说什么,孩子都不听,因为他们觉得很难,所以退缩,这也不难理解吧。

所以,要孩子完成你的任务,那你就要将指令说的越具体越好,顺带将不要钱的夸夸送给他。

例如:

  • 把你的磁力片收拾起来好吗,将同样的形状放到一起,装到箱子里面去,放到架子上。
  • 你真的太棒了!

另外,孩子的大脑并不能像成年人一样,能够清晰的体会到时间的流逝。

所以拖拉、磨蹭会是大多数孩子的“通病”

不是因为他们愿意拖拉,只是因为他们对时间的感受并不明显。

2️⃣融合兴趣,激发行动

不要用“命令”的方式让孩子行动,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到迷茫

而用孩子感兴趣的语言,会更好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这样一来,孩子的行动力也会得到提升。

例如:

  • 汪汪队要出动咯,遇到困难要大声呼救!
  • 现在我需要你们帮我收拾一下地上的玩具,汪汪队能帮忙吗?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爱游戏和爱故事的。

用他们感兴趣的语言去让他们做事,往往会有更好的效果。

3️⃣安抚情绪,逐步解决

3-6岁的孩子,大脑真的是没发育好,这不是为他们找借口。

所以,他们的自控能力差,是必然的,容易发飙,也是正常的。

当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你就算再心平气和的告诉他们拒绝的理由,他们还是会有情绪,甚至会大吼、大哭、大闹。

但作为成年人,你就不要跟着发飙较劲了,要冷静下来,先安抚情绪,再解决问题

例如:

  • 妈妈知道不能陪你去公园,你很伤心,也很失望
  • 但是妈妈也有事情要做,不能半途而废对不对?
  • 要不然,妈妈完成工作以后,跟你到公园去玩30分钟好吗?

先肯定他们的情绪发泄,然后再跟孩子心平气和的解释,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不比你直接抓狂的跟孩子说“妈妈就是没空陪你去公园玩,不干活不行”要好吗?

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听话,不长记性。

而是在他们的大脑里面,基础设施都还在修建当中,出点小差错也是正常的。

成年人有足够的经验应对各种问题,但孩子更依赖的是直觉!

所以,咱们大人就别跟孩子较劲了,也别和孩子一般见识。

孩子做事没做对,多点耐心,教他做正确就行了。

而且千万不要翻旧账,免得自己一想,发现天塌了,自己也焦虑了。

专注当下的事情,做父母不用紧张,孩子也会更加的好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你和孩子较什么劲,他脑子都没长好,说的都是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