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原创 74岁老人意外中毒离世!医生提醒:服完降糖药切勿触碰它,中老年务必留意

谁能想到,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动作,竟与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家住郊区的王大爷怎么也没想到,在自家院子里采摘蔬菜,竟成了他人生的终点。

74岁的王大爷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每日都需服用降糖药来控制血糖。那天清晨,他像往常一样服药后,便走到院子里,采摘了一把新鲜的四季豆。然而,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家人就发现他脸色惨白,浑身乏力,甚至出现了意识模糊的状况。家人急忙将他送往医院抢救,但最终还是因为急性中毒并发器官衰竭,不幸离世。

医生经过仔细的调查,初步判断,导致王大爷中毒的罪魁祸首,很可能是院子里种植的夹竹桃——一种在小区、公园里常见的观赏绿植。更令人惋惜的是,王大爷刚刚服用了降糖药,手上的药粉还未完全擦拭干净,就接触了夹竹桃。

夹竹桃全株都含有剧毒,尤其是在接触者手上有药物残留的情况下,其毒素更容易通过皮肤吸收。而降糖药,作为糖尿病患者维持生命的“生命线”,某些成分在与天然植物毒素“碰撞”时,的确可能诱发强烈的反应。

尤其是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常用的降糖药物,它们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会影响某些酶的活性,从而降低人体对外来毒素的“解毒能力”。更何况,中老年人本身就存在肝肾功能减退、皮肤屏障变薄等生理特点,一旦接触到有毒植物,即使剂量不高,也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降糖药在调节血糖的同时,还可能影响体内乳酸代谢,一旦毒素进入体内,就容易诱发乳酸中毒,从而加重病情的发展。

更危险的是,有些植物毒素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口服,而是可以通过皮肤或呼吸道吸收。比如,夹竹桃所含有的毒性物质——夹竹桃苷,就可以经由皮肤渗入血液,并在心脏细胞内引发钠钾泵紊乱。而在服用降糖药之后,这一过程可能会更加迅速、更加猛烈。

这样的悲剧并非个例。近年来,因“药物与植物毒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不良事件屡见不鲜。一项针对65岁以上患者的病例统计显示,超过12%的人因药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而表现出中毒症状,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曾经接触过夹竹桃、曼陀罗、乌头等有毒植物。

在公共场所、花坛小区以及绿化带里,这些有毒的植物常常被误认为是观赏植物。许多中老年人喜欢打理花草,却对植物的毒性知之甚少,误触误采的风险不容小觑。尤其是在服药的状态下接触,风险更是成倍放大。

除了夹竹桃之外,还有一些“潜伏在身边”的危险植物同样值得警惕。乌头含有剧毒的生物碱,哪怕只是触摸或误食少量,也可能引发神经麻痹、心律紊乱等症状。曼陀罗则含有莨菪碱类毒素,一旦吸入其花粉或触碰其汁液,就可能导致幻觉甚至昏迷。

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人对“毒”存在误区,认为只有吃进肚子才会中毒。事实上,皮肤、眼结膜、呼吸道都是毒素进入人体的“隐形通道”。特别是在服药期间,人体的代谢系统处于调节状态,更容易因为外界的干扰而产生不良反应。

那么,为什么服用降糖药后更容易中毒呢?这与降糖药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密切相关。肝脏是人体解毒的主阵地,肾脏则负责排泄代谢产物。部分降糖药(如格列本脲)在代谢过程中需要依赖肝酶系统,一旦同时接触毒素,代谢负担就会加重,容易造成毒素堆积。更复杂的是,一些降糖药还会抑制某些细胞色素酶的活性,使得毒素难以被及时分解,从而在体内停留更久。特别是老年人,肝功能本就下降,解毒能力比年轻人更差,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此外,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容易出现神经病变、感觉迟钝等情况。等到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时,往往已经错失了最佳的处理时机。中毒后期出现的意识障碍、心律不齐等表现,也常常容易让人误以为是糖尿病并发症,从而导致误诊。

为了预防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我们首先要从“认清植物”做起。如果家中或小区里有夹竹桃、乌头、曼陀罗等植物,建议尽量远离或请专业人员进行处理。特别是在服药后的两个小时内,要尽量避免与任何不明植物接触,无论是采摘、修剪,还是清理落叶。

药后洗手至关重要。很多药物在口服后可能会有残留的粉末附着在指尖、唇边,通过触碰植物或眼鼻而形成“无形吸收”。中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吃完药洗手”的好习惯,这一步看似简单,却可以大大减少风险。

还要注意的是,不要在服药的状态下清理院子、修剪植物,或者参与园艺活动。即使是无毒的植物,其叶片分泌物也可能引发药物过敏反应。夏季尤其要注意,汗液会带动药物成分在皮肤上扩散,扩大接触面积,从而倍增风险。

家属的提醒与陪护也非常重要。对于年纪较大的患者,可以在药盒上贴上“服药后勿外出”、“勿接触植物”等温馨提示。这种“看得见的提醒”,往往比口头叮嘱更加有效,能够在无形中降低意外风险。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药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是未来老年健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慢性病管理中,仅仅关注药效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关注病患所处的生活环境与行为习惯。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人照护”。

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对细节的把控。一个小小的动作、一点点的疏忽,都可能成为生命的分水岭。中老年人群体在服药期间,尤其要提高“药物 环境”的双重安全意识,别让本可以避免的风险,最终成为命运的悲剧。

希望王大爷的事件能够给更多人敲响警钟。我们不能只把药当做救命稻草,更要学会与它“安全相处”。从认清植物的毒性,到养成良好的药后行为,每一步都关系着一位老人的安危。别让一粒药,与一片叶子,“联手”带走一条鲜活的生命。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参考文献:

[1]钟雪梅,陈敏,凌雅韵,等.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25,36(06):732-736.

[2]李志红,张小兵.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4,23(03):198-202.

健康声明:本文所提及的症状或机制为相关疾病的可能表现形式,但也可能来源于其他疾病,不能作为确诊标准。如有不适,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不建议自行判断与治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原创 74岁老人意外中毒离世!医生提醒:服完降糖药切勿触碰它,中老年务必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