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当秋意渐浓、寒凝为霜,我们迎来了秋季最后一个节气 —— 霜降。此时天地阴寒转盛,正是为过冬储备能量、调理身心的关键节点。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病科副主任医师杨秀鹏,从专业视角解读霜降养生之道,助力大众尤其是血液病患者科学养护。
认识霜降
霜降的节气特征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在公历 10 月 23 日或 24 日交接,2025 年为 10 月 23 日。其前一个节气是寒露,民间有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儿” 的谚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霜降的到来标志着天地间阴寒之气转盛,晨露遇寒凝结成霜,意味着秋天结束、冬天临近,是季节由凉转寒的关键节点。
霜降养生的核心原则:顺时藏阳
从节气交替来看,霜降由露遇寒而成,是气候逐渐变凉变冷的过程。《史记》记载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一自然规律同样适用于人体。霜降处于秋冬交替之际,自然界阳气由收转藏,阴气逐渐占据主导,形成阳敛阴盛的气候特点。
人体阳气会随季节变化逐渐内收,毛孔逐渐闭合以减少阳气耗散,气血也从体表向脏腑深处潜藏。这一收一藏的过程,是人体顺应自然规律,为冬季潜藏精气储备能量的过程。
霜降对血液病患者的特殊意义
血液病患者多存在气血亏虚或肾精不足的情况,霜降时节既是病情养护的转折点,也是正气储备的巩固期。此时自然界阳气由收转藏,人体气血内敛,若能抓住这一契机养护,可为冬季抗病筑牢基础。
反之,霜降后寒邪渐盛,中医认为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血液病患者、肿瘤患者等本身正气虚弱,易受外邪侵袭,即便普通感染也可能导致冬季病情反复。
血液病患者久病体虚,比普通人更易受寒邪侵袭,引发感冒、感染,进而导致呼吸道炎症反应,出现邪盛正衰的状态,严重时甚至可能威胁生命。
需要重点关注的血液病患者类型
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日常外观与常人无异,易被忽视,但最怕感冒感染。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血小板骤降至危险低值,出血风险极高,感染后需积极治疗,不可拖延或自行用药。
2.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类成分可能均偏低,白细胞作为抗感染 “防线”,数量过低时难以抵御感染,严重感染会导致三系细胞进一步降低,加重病情。
3.白血病患者
尤其是规律化疗期间的患者,化疗间期感冒感染会干扰血象恢复,影响下一次治疗的时间和间隔。
霜降时节养生方法
1.防寒保暖
血液病患者不宜遵循 “春捂秋冻” 原则,首要任务是避风避寒,尽量减少在早晚低温时段和大风天气外出。外出时需重点保护头部和颈部,因为头部的风池穴和风府穴是风寒之邪易入侵的部位,此处受寒易引发头疼、鼻塞,甚至上呼吸道感染。
同时要保护好中焦,做好腹部保暖。睡觉时需盖住腹部。《黄帝内经》强调 “脾胃为后天之本,喜温恶寒”,肾为 “先天之本,命门之火”,寒邪侵袭腰腹部会影响气血化生,日常可佩戴护腰、腹围保暖。
此外,霜降时节建议睡前用热水泡脚,条件允许时可在水中加入艾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泡脚以身体微微发热、即将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耗伤阳气,同时也能做好足部保暖。

2.饮食原则:避免盲目贴秋膘
血液病患者多体质虚弱、气血亏虚,饮食需遵循平补原则,避免过度滋补。平补核心是先健脾胃,再食用温润食物,而非大量摄入肥甘厚味,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营养难以吸收。
需避免盲目 “贴秋膘”,现代人多数营养充足,血液病患者因多伴有脾胃虚弱,盲目进补或服用鹿茸、阿胶等滋腻食物会加重脾胃损伤。偏虚且脾胃功能不佳者,应先通过温和饮食调养脾胃,待舌苔干净、消化功能改善后,再适当加入滋补成分。此外,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导致的亚健康或 “虚胖” 人群,盲目滋补会加重不适,饮食调理需因人而异。
3.起居调养
霜降后昼短夜长,天黑早、天亮晚,起居需顺应天时,以涵养气血。中医建议早睡早起,最好在晚上 10 点前入睡,此时虽未入冬,但阳气渐趋潜藏,提前入睡能让身体进入静养状态,利于阴血滋生。“人卧则血归于肝”,充足睡眠有助于肝藏血。
早起可顺应阳气舒展,促进清气上升,保持精神饱满。长期晚上 11 点后入睡会耗伤阴血、扰乱阳气,即使保证睡眠时长也不可取。
4.运动养护
病情平稳的血液病患者及体质偏虚、有慢性病的人群,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慢走等柔和舒缓的运动,达到 “气行则血行” 的效果,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耗阳。
太极拳可调理三焦,八段锦能固护肾脏,长期练习有助于改善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运动需规律,优先选择正午阳光充足时段,避免天亮前或低温时运动,睡前也不宜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睡眠。
5.情志养护
霜降万物萧瑟,易引发 “悲秋之情”,《黄帝内经》指出 “秋在志为悲,悲则气消”,过度悲忧会耗散肺气,影响气血生成。血液病患者及体质较弱者,若本身存在抑郁、焦虑情绪,可能会被秋景加重,不利于康复。
要做到放慢生活节奏,避免精神剧烈波动;参与静坐、听舒缓音乐等内向型养生活动,安定心神;减少负面信息接触,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家属也需避免过度焦虑,以免给患者增加精神压力。
霜降时节养生食疗推荐
代茶饮:四神养茸茶
血液病患者不宜遵循 “春捂秋冻” 原则,首要任务是避风避寒,尽量减少在早晚低温时段和大风天气外出。外出时原料为西洋参 3 克、炒薏米 5 克、枸杞 6 克、红枣 2 枚。西洋参补气滋阴,薏米健脾祛湿,枸杞补肝肾、养精血,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兼顾霜降时令特点,补而不滞、温而不燥,适合日常饮用。
粥品:百合山药薏米粥
血液病患者多体质虚弱、气血亏虚,饮食需遵循平补原料为大米或小米 50 克、薏米 30 克(虚寒体质者可炒至微黄)、山药 100 克、干百合 20 克。山药气阴双补、健脾益气,薏米健脾利湿,百合滋阴安神,以健脾为核心,温和养胃,适合霜降时节长期食用。
结语:
降启冬序,敛藏正当时。遵循 “秋收冬藏” 法则,做好防寒保暖、平补脾胃、规律起居与情志调节,血液病患者更需要精准养护。借中医 “治未病” 智慧固护正气,避寒邪、慎进补,积蓄能量,以强健身心从容迎冬,守护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