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深夜辗转反侧,思绪如脱缰野马般无法控制?当钟表的滴答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而你却清醒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这不是你一个人的战斗。焦虑与失眠,正在悄然侵蚀越来越多人本该安睡的夜晚。
焦虑与睡眠的恶性循环
焦虑和失眠往往形成一个难以打破的循环:白天的压力和未解决的问题跟随我们进入夜晚,导致难以入睡;而睡眠不足又降低了我们第二天处理情绪的能力,使焦虑加剧。研究表明,近70%的焦虑症患者同时受到失眠困扰。
这种循环背后有其生理基础:当我们焦虑时,身体的“战斗或逃跑”反应被激活,压力激素如皮质醇水平升高,心率加快,肌肉紧张——这些都与放松入睡所需的状态完全相反。
重建健康睡眠的实用策略
睡眠不应该是一个突然发生的瞬间,而是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试着创建属于自己的“睡眠仪式”:
· 睡前60分钟:调暗家中灯光,切换到暖色调光源。
· 睡前45分钟:关闭所有电子设备,或将它们移出卧室。
· 睡前30分钟:洗个温水澡,体温的下降过程会自然诱发睡意。
· 睡前15分钟:进行5-10分钟的轻柔伸展或冥想练习。
掌控思维的技巧
当焦虑思绪在夜间汹涌而来,尝试这些方法:
“担忧时间”技术:在白天的固定时段(如下午5点)安排15分钟的“担忧时间”,把所有的忧虑写下来。当夜间焦虑出现时,提醒自己:“这个问题我已经在白天考虑过了,现在是我的休息时间。”
思维截停法:当陷入反复的负面思维时,在心里大声喊“停!”然后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到呼吸上,数着每一次吸气和呼气。
优化睡眠环境
· 保持卧室温度在16-19摄氏度之间。
· 使用遮光窗帘确保黑暗环境。
· 考虑使用白噪音机掩盖干扰性声音。
· 确保床垫和枕头提供足够的支撑。
应对半夜醒来
如果你在半夜醒来且无法重新入睡:
· 不要看时间:时钟监视只会增加焦虑。
· 如果20分钟后仍未入睡,起身到另一个房间做点放松活动,直到感到困倦。
· 可以尝试渐进式肌肉放松:从脚趾开始,依次紧张然后放松每个肌肉群。
长期改善:调整与焦虑的关系
从根本上改善焦虑性失眠,还需要我们调整与焦虑本身的关系:
重新定义睡眠:放下“必须睡够8小时”的刻板期望。事实上,研究显示,对睡眠不足的恐惧有时比实际睡眠不足带来的影响更大。
接纳而非对抗:学习接纳焦虑的存在,而不是与之斗争。就像对待一个吵闹的邻居——你承认“他”的存在,但不必邀请“他”进来喝茶。
白天管理——白天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夜间睡眠:
· 保持规律的起床时间(即使在周末)。
· 每天接受足够的光照,特别是在早晨。
· 定期运动,但避免在睡前3小时进行剧烈运动。
· 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
温柔前行:每一个小小的改变都算数
改善焦虑与睡眠的关系是一段旅程,而非目的地。有些夜晚会比其他的更艰难,这是完全正常的。关键不是追求完美睡眠,而是培养一种即使在失眠的夜晚也能保持平和的能力。
在那些无眠的深夜,不妨对自己温柔一些——这不是你与睡眠的战争,而是你学习与自己相处的开始。
当焦虑的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响亮,不妨轻声回应:“感谢你的提醒,但我现在需要休息。”这种温柔的坚定,往往比任何安眠药更有力量。
供 稿
睡眠医学科 张雯雯
责任编辑
张倩倩
审 核
张洪乐 孙华明
科室推介
睡眠医学科(聊城市健康睡眠中心)由睡眠门诊、睡眠监测室、睡眠医学科病房组成。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科室组织精神科、临床心理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综合分析研判患者睡眠问题的病因、病程,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采用的五位一体治疗,包括:失眠的心理治疗,包括放松治疗、催眠治疗、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等,目前是失眠的一线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睡眠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睡眠习惯,纠正对睡眠的错误认知,帮助患者彻底摆脱失眠困扰。
药物治疗:助眠药物快速改善患者失眠症状,缓解长期失眠带来的痛苦,另外对于抑郁焦虑等引起的失眠进行针对性治疗,帮助患者全面恢复。
物理治疗:我科室采用先进的经颅磁刺激仪、失眠治疗仪、生物反馈治疗仪、MECT治疗等,通过声、光、电、磁、等刺激调节大脑睡眠-觉醒调节中枢,改善患者夜间睡眠状况及日间功能,增加深睡眠,缓解疲劳,恢复精力体力,改善睡眠质量。
传统中医中药针灸治疗:针对睡眠障碍辨证施治,采用传统中药、针灸、失眠推拿等因证施治,使脏腑经络达到阴阳平衡状态,标本兼治。
行为康复治疗:上下不动静五部疗法,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和正确的睡眠认知功能,从行为上改变与消除导致睡眠紊乱慢性化的持续性因素,根治失眠。另外病房上午下午各有时间段进行失眠八段锦。
治疗范围
睡眠疾病 : 失眠、打鼾、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发作性睡病、睡眠节律障碍、异态睡眠(梦游症、睡惊症、梦魇、快速动眼期行为障碍)、不安腿综合征。
精神心理疾病 : 焦虑症、抑郁症、应急相关疾病、进食障碍等。
躯体化障碍: 经反复检查或相关专科就诊均无明显异常,也不能用躯体疾病解释的多种躯体不适症状。如:胃肠道疼痛、打嗝、反酸、恶心、呕吐等;皮肤感觉异常,烧灼感、疼痛、痒、麻木感等;头昏、头痛、肌肉紧张跳动、胸闷、心悸、喉部异物感、便秘、腹泻、全身慢性疼痛等。
专家简介
顾 镭
顾 镭: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中国医院协会康复医疗机构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精神病学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委员、山东省催眠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擅长于抑郁症、失眠症、睡眠障碍、焦虑症、周身疼痛不适、消化饮食问题、青少年心理及学习问题、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更年期精神障碍等疾病的治疗。
门诊时间:(顾镭工作室)周一、周三全天。
张洪乐
张洪乐: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中国老年与老年医学学会睡眠技术专委会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睡眠障碍专委会委员,发表论文多篇,参与《临床睡眠障碍学》等书籍的编著。曾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中心进修一年,擅长于失眠症(睡眠浅、早醒、多梦、噩梦)、发作性睡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常见焦虑状态、抑郁状态、躯体化障碍等相关睡眠障碍等疾患诊治。
门诊时间:健康睡眠门诊周三
(单击图片可查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