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提出了食物与药物同源同理的理念。如今,随着全球抗衰老市场持续扩大,中国的药食同源传统智慧正逐渐融入现代健康产业,展现出独特的市场潜力。

据统计,2025年全球抗衰老市场规模预计突破6000亿美元,而中国药食同源产业规模已达3700亿元。越来越多的传统食材,因具备“天然安全、多靶点调理”的特点,从传统滋补品逐渐转型为日常化的抗衰健康解决方案。
01 科学视角:传统食材的抗衰老机制
现代科学研究为药食同源的抗衰老价值提供了有力支持。多项研究揭示了枸杞、花椒、黄精等食材在抗衰老方面的潜在作用机制。

南京中医药大学2025年6月发表于《Food Hydrocolloids》的一项研究发现,枸杞多糖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减轻炎症,延长实验生物的寿命。实验结果显示,从枸杞中提取的三种多糖,可将其中位寿命从15天最长延长至20天。
此外,浙江大学的研究发现花椒在短时间内可改善老旧细胞状态;湖南中医药大学2024年8月的研究则表明,黄精中的皂苷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降低体内ROS水平,实验中线虫的平均寿命最高延长了25%。

总体来看,药食同源类物质主要通过其含有的多糖、皂苷、黄酮等活性成分,从抗氧化、抗炎、代谢调节等多方面发挥抗衰老作用。
02 消费趋势:年轻群体推动市场扩容
在科学研究的推动下,药食同源类产品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尤其受到年轻群体的关注。
抗衰老消费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25—30岁人群贡献了约40%的抗衰消费。他们更关注“皮肤抗皱”“熬夜修复”等预防性健康场景,将传统药食同源理念视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兼具功能需求和文化认同。
图源:魔镜洞察
市场结构呈现“高端化”与“大众化”并存的特点。一方面,含有高浓度活性成分的复方补剂等高端产品逐渐兴起;另一方面,枸杞原浆、阿胶糕、草本茶饮等“零食化”“即饮化”产品走入日常场景,拓宽了消费群体。
传统药企与新锐品牌也纷纷布局这一领域。老字号企业依托工艺积累推动剂型创新,新品牌则借助技术手段吸引年轻消费者。目前国内抗衰老产品种类已超40万,药食同源的“传统+科技”模式正成为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方向。
03 产业链升级: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
市场需求的增长也带动了产业链上游的升级。政策层面,国家卫生健康委持续完善“药食同源”物质目录,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支持。

技术方面,生物发酵、合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活性成分的提取效率和生物利用度。例如,源自大米胚芽的天然亚精胺浓度显著提升;麦角硫因等成分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使其从稀缺原料转变为大众消费品。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推进,业内预计2025年药食同源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带动全产业链估值增长。未来,这一领域的发展将更加依赖科研、市场和原料供应的协同推进。
从《黄帝内经》的传统养生思想,到现代合成生物学的技术创新,药食同源理念正在抗衰老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价值与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