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盲目追捧“快速瘦身”可能暗藏健康风险。近日,武汉市汉口医院消化内科接诊了一位因使用宣称“3天瘦5斤、一周清肠排毒”的减肥产品,患上结肠黑变病的患者张女士(化姓)。
张女士近期因体重增加烦恼,被一款“快速瘦身”减肥产品的宣传吸引,持续使用约3个月后,体重虽快速下降,却出现了排便费力的情况,且症状逐渐加重。在家观察半月后便秘仍未好转,她便前往武汉市汉口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消化内科江娜主任接诊后,立即为张女士安排肠镜检查。结果显示,其部分肠道黏膜出现“黑褐色色素沉着”,最终确诊为结肠黑变病。结合检查结果追问用药史后,江娜主任发现张女士使用的减肥产品中含有蒽醌类泻药成分,这正是诱发疾病的关键原因。
江娜主任解释,结肠黑变病是结肠黏膜的良性色素沉着问题。正常结肠黏膜呈淡粉色,长期受刺激后会逐渐变为棕褐色甚至黑色,显微镜下可见黏膜层堆积大量色素颗粒。多数患者初期无明显症状,少数人会出现腹胀、便秘加重等表现,长期忽视可能打乱肠道正常功能,增加肠道疾病风险。而不少宣称“排油”“通便”的减肥产品,正是年轻女性患病的主要诱因。

江娜主任指出,市面上部分非正规减肥产品的“快速排便减重”实为骗局。这类产品含有的蒽醌类化合物,短期能刺激肠道蠕动、减少水分吸收,让使用者快速排便,看似减重实则只流失水分,停药后极易反弹。更危险的是,连续使用3—6个月以上,蒽醌类成分的代谢产物会沉积在结肠黏膜,导致肠道变黑,诱发结肠黑变病。
年轻女性之所以更容易陷入此类风险,江娜主任分析,一方面是受外貌焦虑影响,急于追求瘦身效果,对“短期见效”的减肥产品缺乏抵抗力;另一方面是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天然草本”“中药配方” 就等于安全,且误将“频繁排便”当作“代谢好、在减脂”,主动长期服用反而加剧肠道损伤。
江娜主任提醒,若长期使用此类风险减肥产品,或出现腹胀、便秘加重等症状,建议尽早进行肠镜检查。即便确诊结肠黑变病也无需过度恐慌,及时停用含泻药成分的产品,配合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多数患者的结肠黏膜会在1—2年内逐渐恢复正常颜色。
来源:武汉市汉口医院
通讯员:王湘宁 赵致维 张文沙
编辑:陈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