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原创 医生劝告:喝酒后出现4个现象,或说明你不适合喝酒,趁早戒酒吧

喝酒是很多人生活中常见的一部分,聚会时来一杯,朋友小聚也少不了碰杯的仪式感。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喝酒,有些人在喝酒之后总是出现一些特别的反应,也许自己还觉得没什么,甚至觉得这很正常,但其实这些反应可能是身体在发出警告。

很多人总把这些现象当作“酒量不好”“体质差”来解释,却忽视了这可能是身体代谢酒精能力差,甚至不适合喝酒的信号。有些人喝完脸红、有些人一喝就心慌,还有的喝一点点就醉得不省人事……这些都不能再轻视了。

1. 一喝酒就脸红,可能是“乙醛脱氢酶缺乏”

喝完酒之后就开始脸红,这在亚洲人群中还挺常见的。很多人以为脸红是酒量差,其实这和体内的一种叫“乙醛脱氢酶”的酶有关。这个酶的主要作用是将乙醛代谢为无毒的乙酸,而乙醛是酒精在肝脏初步分解后的产物。

如果这个酶缺乏,乙醛就会在体内堆积,引起脸部潮红、心跳加速、头晕等症状。亚洲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存在乙醛脱氢酶基因变异,所以喝酒脸红不是面子挂不住,是基因在“罢工”。脸红不是“酒品好”,而是身体对毒素排不掉了。

长期让乙醛在体内堆积,还会增加患上食道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的风险。日本有研究指出,脸红体质长期饮酒者罹患食道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近十倍。

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吓人,可偏偏很多人喝酒前还觉得脸红是可爱体质,这就太不拿自己的健康当回事了。

2. 喝完酒容易心慌、心跳加快?小心“酒精心脏病”

有些人喝酒之后不是脸红,而是心跳加快、胸口发闷甚至有点喘不上气,这就要留神是不是“酒精诱发的心脏问题”。不是说喝一点就一定是心脏病,但确实有人因为酒精刺激出现了“心律不齐”甚至诱发“酒精性心肌病”。

当酒精进入体内,它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增加心脏负担,尤其是在大量饮酒或连续饮酒的情况下,心肌会受到毒性作用。如果喝完酒总是心慌、胸闷,千万别觉得只是喝快了,这可能是“心脏在提醒你别再作了”。

心电图检查往往能发现异常节律,有数据显示,每年因酒精相关心脏事件住院的患者中,很多人都曾忽视这些早期信号。一项涵盖欧洲超过15万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长期大量饮酒者患心房颤动的风险增加达1.4倍。

酒精性心肌病初期不容易发现,但发展到后期可能就是无法逆转的心衰,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确实有临床证据。

3. 醒来头痛、手抖,说明你的神经系统很敏感

有的人第二天醒来,头痛得像锤子敲过一样,还有的手不自觉地抖,有时候还会有点意识模糊。这些表现和神经系统的反应密切相关。

喝酒导致神经系统紊乱的机制比较复杂,大致可以理解为酒精干扰了脑神经递质的正常传导,影响了大脑皮层和小脑的协调工作。

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比较敏感的人来说,酒精可能会放大这种影响。醒来后头痛,是因为脑血管在扩张收缩之间剧烈波动;手抖则是小脑对肌肉控制失衡的表现。这类人群即使不大量饮酒,也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宿醉症状”。

有研究指出,宿醉的严重程度与个体对酒精的代谢速度、神经系统的敏感程度都有直接关系。有种说法是“喝酒练多了就不抖了”,这种说法不靠谱。

真正的医学研究表明,宿醉本身就是神经系统的应激表现,属于身体在报警。长期反复出现这种情况的人,神经系统可能正处于慢性刺激状态,对认知、记忆和反应能力的影响也在累积。

4. 喝一点就醉,甚至会过敏?可能是“酒精不耐症”

有的人一喝酒就醉,不管是白酒还是啤酒,哪怕只有一点点也不行,甚至有时会出现皮肤发痒、脸部浮肿、起疹子等症状。这种情况可能就是“酒精不耐受”。

不是矫情,也不是心理作用,而是身体的确对酒精“反感”,甚至是免疫系统对酒精中的成分产生了过激反应。

医学上把这归类为“酒精过敏”或“不耐症”,其中酒精不耐受主要表现为极低的酒精耐受阈值。这种人群体内缺乏分解酒精关键酶类,不只是乙醛脱氢酶,还有酒精脱氢酶,或者对代谢产物反应强烈。

一项中国某高校对一千多名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大约有9.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酒精不耐受。更极端的情况,部分人对酒精产生了“变态反应”,这类人喝酒之后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喉咙紧缩,甚至出现类似过敏性休克的表现,这可不是“装醉”,而是过敏反应危及生命的信号。

轻者头晕想吐,重者可能会在几分钟内进入呼吸困难状态,曾有案例报道过因酒精过敏抢救无效的事件。所以,不要再说“喝醉是一种享受”,有些人真的是身体不允许喝。

有些人总以为“喝不喝酒无所谓,喝点开心就好”,但其实身体不会骗人。脸红、心慌、手抖、过敏,每一种看似“正常”的反应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某种生理障碍。每一个忽略的小症状,可能都会积累成健康的大问题。

短期看也许不觉得怎样,但长期饮酒可能会加重肝脏、心脏、神经系统的负担,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更重要的是,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到底适不适合喝酒,只是随大流、跟风喝,忽略了个体差异。

医学研究已经指出,酒精的代谢能力、酶的活性、神经反应阈值都存在明显的遗传性差异,每个人对酒精的反应都不一样。喝不动的身体不是“没用”,而是“聪明”的身体在求救。有些人越喝越厉害,是因为身体已经“麻木”了,而不是变强了,那只是神经系统被压抑了反应能力。

不是所有人都要戒酒,也不是所有人都喝不得酒。但如果身体总是在酒精刺激下发出警告,那就不应该再一意孤行地用“习惯”“聚会氛围”来搪塞过去。明明已经出现不适,还不自知地继续饮酒,这不是勇敢,而是不懂惜命。

健康这件事,不靠别人提醒,靠的是自己去观察、去意识到那些身体细微的提示。有些时候,身体比任何医生都诚实,它会用脸红、心悸、宿醉这些方式告诉你:酒,不适合你。那些真正聪明的人,不是喝得多的,而是听得懂身体在说什么的。

参考文献:

[1]朱咏梅,周新. 酒精代谢与个体差异关系的研究进展[J]. 实用预防医学, 2023, 30(6): 723-726.

[2]徐颖,梁立华. 酒精与心脏健康:机制与临床表现[J]. 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3): 215-220.

[3]王强,赵思琪. 酒精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3, 56(8): 621-625.

[4]李小红,刘昌. 酒精不耐受与酒精过敏的临床识别[J]. 临床内科杂志, 2022, 39(10): 788-791.

[5]刘美娟,张志刚. 亚洲人群乙醛脱氢酶基因变异与饮酒反应[J]. 中国公共卫生, 2024, 40(4): 506-509.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原创 医生劝告:喝酒后出现4个现象,或说明你不适合喝酒,趁早戒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