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全程一点都不疼,现在吃饭、说话和年轻时候没啥两样!”64岁的赵先生难掩激动。此前,他因严重咽反射长期受缺牙困扰,多方求医无果。近日,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团队借助先进的种植机器人技术,成功为他实施全麻下上半口种植修复手术。如今重获“舌尖自由”的赵先生,不仅重拾生活信心,近期还开启了出国旅行的旅程。
值得关注的是,这项手术经科技查新确认,系国内外首例。它不仅帮赵先生解除了多年病痛,更充分展现了医院在数字化精准医疗领域的过硬实力。
赵先生曾尝试过活动义齿修复,但强烈的咽反射让他根本无法正常佩戴,进食和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在绝望之际,他听闻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在口腔种植领域的口碑,专程慕名而来,找到修复科周炜副教授团队。
接诊后,周炜团队迅速组建多学科专家小组,结合CBCT影像、面部三维扫描等先进技术,对赵先生的口腔条件进行了全面细致地评估。考虑到患者咽反射敏感的特殊情况,常规种植手术风险极高,团队最终敲定采用“机器人辅助上半口种植术”这一创新治疗方案。
“咽反射敏感的患者做种植手术,难度可不是一般大。哪怕是轻微刺激,都可能引发剧烈呕吐,严重时甚至会有窒息风险。”周炜副教授解释道。为确保手术安全,团队特意联合麻醉科口腔舒适化治疗中心,为赵先生量身定制了个性化麻醉方案:先用利多卡因气雾剂缓解口腔敏感,再在全麻状态下开展手术。
手术过程中,种植机器人成了“关键帮手”。凭借术前定制的种植导板,机器人精准定位颌骨结构,再借助腭侧支抗钉和颌面定位连接装置,以亚毫米级的精度顺利完成多颗种植体植入。整个操作行云流水,误差极小,最大限度降低了对患者口腔的刺激。
术后,待赵先生完全苏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团队又运用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精准采集他的口腔数据。经过实时处理加工,很快就完成了高度贴合其口腔形态的个性化临时修复体制作,让他能尽早适应“新牙”。
此次里程碑式的手术,标志着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在数字化、智能化诊疗领域实现了新突破,通过种植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为特殊群体的治疗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那些曾因咽反射敏感、害怕手术而被划入“种植禁区”的患者如今也能享受到安全又舒适的诊疗服务。
“让先进技术惠及更多患者,是我们一直坚守的使命。” 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科室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将种植机器人、3D 打印、动态导航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临床实践,逐步构建起涵盖“术前精准评估—术中智能操作—术后快速修复”的全流程数字化诊疗体系。同时,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为复杂口腔病例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大幅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这不仅是医疗技术的迭代升级,更体现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革新——用优质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痛点难点。未来,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将继续以更科学的管理、更前沿的技术、更贴心的体验,推动口腔医疗服务在精准化、人性化、普惠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更多患者带来“口福”与希望。
本报记者 刘颖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