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很多人将其视为“吃坏肚子”或“肠胃着凉”,往往选择自行服用止痛药,或者忍耐等待其自行缓解。然而,这种看似普通的腹痛背后,可能潜藏着危及生命的“急腹症”。了解腹痛的真正含义和潜在风险,对每个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腹痛与急腹症的关系
急腹症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组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腹腔脏器急症的统称。较为常见的急腹症包括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和肠梗阻等。这些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等特点,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休克或多脏器功能衰竭。
以急性阑尾炎为例,早期症状常表现为上腹部或脐周的隐痛,容易被误认为“胃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并固定,如果阑尾发生穿孔,大量细菌进入腹腔,可能引发急性腹膜炎,出现高热和腹肌紧张,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
二、辨别普通腹痛与急腹症
那么,如何区分普通腹痛与致命的急腹症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判断。
疼痛特点
急腹症引发的腹痛通常具有突发性和剧烈性,且疼痛程度持续加重。例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患者常会感到“刀割样”的剧烈腹痛,因疼痛难忍而保持固定体位。而普通的肠胃不适则多为阵发性隐痛,疼痛程度相对较轻,通常会随着排便或休息而缓解。
伴随症状
急腹症常伴随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发热、停止排便排气、便血或黄疸等。例如,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能频繁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腰背部放射痛;而肠梗阻患者则表现为停止排便排气和腹胀。
身体状态
急腹症患者的病情进展迅速,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普通腹痛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生命体征异常。
三、科学应对急腹症
当出现疑似急腹症的腹痛时,科学应对至关重要。
第一,立即停止活动,采取舒适体位休息,避免因活动加重腹腔脏器损伤。
第二,密切观察自身症状,记录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的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第三,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前往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就诊,切勿自行前往较远医院,以免延误救治时机。
四、预防急腹症
预防急腹症,首先要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
饮食方面
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辛辣、油腻和生冷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降低胃肠道负担,从而预防胃十二指肠溃疡和急性胰腺炎等疾病。此外,保持饮食卫生,尽量不吃变质或不洁食物,防止细菌感染引发急性肠胃炎。
生活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基础疾病管理
对于有胆囊结石、胃溃疡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需遵医嘱定期复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防止病情进展引发急腹症。
腹痛虽常见,但绝非“小事”。每一次的忽视都可能将生命置于危险之中,每一次的正确判断与及时就医都有可能挽救生命。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腹痛症状,掌握急腹症的辨别、应对与预防知识,积极维护自身健康,将健康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远离急腹症的威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及时的医疗干预,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