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气色是吃出来的”这一观点,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扎实的基础。对女性而言,红润的肤色与饱满的精神,不仅是外在保养的结果,更是体内气血充盈、脏腑功能协调的体现。
中医妇科强调通过调理气血与脏腑来实现养颜目标。下面益阳市中心医院将从一日三餐与日常茶饮入手,介绍如何通过饮食调养出健康气色。
一、气色的中医基础:气血为根
中医认为,女性的“好气色”主要依赖两方面:
1、充足的气血
气能生血、行血,血能载气、养气。气血充足,皮肤得以滋养,从而呈现红润、细腻、有光泽的状态。
2、通畅的经络
气血依靠经络输布全身。若气滞血瘀,气血难达面部,易导致面色晦暗、长斑或黑眼圈。
气血的生成与运行与脾、胃、肝、肾密切相关: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将食物转化为精微物质;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气血运行;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精能化血,为气血根本。
因此,调养气色需注重健脾养胃、疏肝理气、补肾益精。
二、一日三餐的养颜顺序
• 早餐:唤醒脾胃(7-9点,胃经当令)
此时胃经气血旺盛,进食易转化为气血。
原则:温热、软烂、易消化。
推荐:
小米红枣粥:小米健脾和胃,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山药粥/羹:健脾补肺固肾,适合脾胃虚弱者;
南瓜粥/红薯粥:黄色入脾,温和滋养。
可搭配水煮蛋或瘦肉,补充优质蛋白。
• 午餐:营养均衡(午时,心经当令)
原则:荤素搭配,五谷为主。
推荐:
主食:足量米饭或面食,为基础气血提供能量;
菜肴:菠菜猪肝汤(补血)、胡萝卜炒牛肉(益气血)、清蒸鲈鱼(易吸收);
绿色蔬菜:西兰花、芹菜等绿色入肝,有助疏泄肝气。
• 晚餐:安神助眠
原则:清淡、量少、易消化。
推荐:
杂粮饭:如小米、糙米、黑米;
汤品:莲藕排骨汤(健脾生肌)、木耳炒山药(活血养颜)。
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以防脾胃负担加重,引发皮肤问题。
三、日常养颜茶饮
根据体质与状态,可选择以下茶饮:
• 经典补血组合:黄芪当归茶
配方:黄芪10克,当归3-5克,红枣2-3颗。
功效:补气活血,适合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易乏力者。
注意:感冒、月经量过多或孕期慎用。
• 疏肝解郁组合:玫瑰佛手茶
配方:玫瑰花5-6朵,佛手片3克,枸杞一小撮。
功效:疏肝理气,适合情绪不畅、面色晦暗或长斑者。
• 健脾祛湿组合:茯苓陈皮茶
配方:茯苓10克,陈皮5克。
功效:健脾祛湿,适合面部浮肿、皮肤油腻、舌苔厚腻者。
• 滋阴美颜组合:桑葚枸杞茶
配方:桑葚干10克,枸杞10克。
功效:滋阴养血,适合熬夜、眼干、皮肤干燥者。
四、温馨提示
1、个体体质存在差异,如有不适,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辨证调理。
2、内调养颜需长期坚持,融入日常生活。
3、结合充足睡眠、平和心态与适度运动,多管齐下,效果更佳。
美丽是源于内在健康的自然流露。通过科学饮食与规律生活,调养气血,方能由内而外焕发健康光彩。
参考文献
[1] 周仲瑛. 中医内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2] 孙广仁. 中医基础理论[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
[3] 郑守曾. 中医学基础[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4] 王洪图. 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益阳市中心医院 妇科 周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