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药房发放中药饮片时,经常会有患者询问如何煎煮中药。这里简单地整理了一下相关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如下:

一、准备工作
1. 器具
最好使用砂锅,因为砂锅受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也可以使用陶瓷锅或不锈钢锅,但忌用铁锅、铜锅、铝锅。

2. 浸泡
将调剂好的中药材放入容器中,拿出需要特殊煎煮的药材,比如先煎药、后下药、包煎药等。加入适量的清水,浸泡30—60分钟,加水量以高出药物表面3—5厘米为宜。如果有包煎药先用纱布将药物包好,再和别的药材一起浸泡,浸泡时将药材搅拌均匀,使之充分地与水接触,以便于有效成分更好地溶出。
二、煎药过程及服用方法
1. 开始煎药
将浸泡好的中药材连同浸泡的水一起倒入煎药锅中,先用武火(大火)将药煮沸,然后改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状态继续煎煮。
一般解表药(如治疗感冒的药)煎15—20分钟;滋补药为主的药煎30—35分钟;其他药物煎20—30分钟。

2. 倒出药液
药物第一次煎好后,趁热倒出药液,用纱布或滤网将药液过滤到碗中。然后,再进行药物的第二次煎煮。加水至没过药渣表面1-2厘米,先用武火(大火)煮沸,然后转文火(小火)继续煎煮20分钟。煎好的药液仍用纱布或者滤网过滤倒入碗中,两次煎煮的药液共计约400ml,小儿酌减。若无特殊要求,分两次温服,服药时间为饭后半小时或一小时。煎好的药液需放入冰箱内冷藏保存,服用前再加热。
三、特殊煎法
1. 先煎
某些矿物类(如石膏)、贝壳类(如牡蛎)等质地坚硬的药物,需先煎30分钟,然后再加入其他药物一起煎。某些含有乌头类的有毒药物,如制川乌、制草乌、黑附子、川附子等,需要久煎1小时左右。
2. 后下
一些气味芳香(如薄荷)、含挥发油较多(如藿香)的药物,还有大黄、钩藤等,应在其他药物即将煎好前5—10分钟放入。
3. 包煎
对于粉末状(如蒲黄)、细小种子类(如车前子)、有绒毛的药物(如旋覆花),要用纱布包好后再与其他药物一起煎。
4. 另煎
另取煎汁后倒入药汤中服用,某些贵重药物,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且煎煮时间较长,约1—2小时。
5. 烊化
是指某些胶类药物以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龟甲胶、鹿角胶等,为避免粘锅或者粘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独加热溶化后服用,也可与煎好的药液同服。
6. 冲服
某些贵重药物或者成分易被破坏的药物宜研粉用温开水冲服,如羚羊角粉、犀角粉、水牛角末、珍珠粉、三七粉等。


以上就是常见的各种煎煮方法,正确的药物煎煮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的药效,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药学部 蒋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