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关羽专杀一流高手,赵云多杀二三流高手”。这句话背后其实有几个原因,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关羽和赵云,作为三国时期的名将,几乎家喻户晓。说到他们的武力高低,大家常常会听到“吕布第一,赵云第二,典韦第三”的说法,这个排名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根据三国时期的24位名将排名,赵云位列第二,仅次于吕布,而关羽则排在第四,距离赵云相差两个名次。所以,很多人就觉得赵云的武艺更高强。而这个排名的流传,也让大家认为赵云的实力强过关羽。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回顾两人的战绩,会发现赵云更多是斩杀了二三流的武将,而关羽却专门击杀了顶尖高手。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关羽专杀一流高手,赵云多杀二三流高手”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关羽的一生中,共斩杀敌将约17位,其中包括4位一流高手;而赵云的斩将总数超过70位,也同样有一流高手的战绩。不过,总体来说,确实存在关羽更多击杀顶尖高手,赵云面对二三流武将的情况。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这里面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三国名将的排名并不完全准确。大家认为赵云比关羽强,主要是相信了这些排名,但其实这些排名存在不少问题。举个例子,“神枪将军”张绣被排在颜良、文丑之前,看似武力超群,但在《三国演义》里,张绣的表现却平平,甚至不算二流武将。另外,排名第十五的徐晃,理论上武力更强,但在演义中却被颜良轻松击败,颜良的排名远低于徐晃。同样,张辽和徐晃的排名都高于文丑,但他们联手却未能战胜文丑。因此,这些排名并不是依据正史或演义来制定的,而是根据各地评书版本的标准,这样的排名并不权威。由此可见,大家普遍认为赵云强于关羽的认知并没有依据。

接下来我们看看《三国演义》中的表现。在演义中,文丑和许褚都曾与关羽和赵云交手。赵云初登场时,与文丑大战五十回合未分出胜负,而关羽在延津之战中,仅用三回合便击败并斩杀了文丑。在穰山之战中,赵云与许褚激战,难分高下,但在下邳之战中,关羽却成功击败了许褚和徐晃的联手进攻。此外,刘备阵营在遇到强敌时,经常用关羽作为典型来激励士气,说明关羽在蜀汉内部被视为更强的武将。根据这些表现来看,《三国演义》里的关羽似乎更强,所以他斩杀一流武将的次数也更频繁。

其次,关羽和赵云的作战方式大不相同。许多人认为关羽挥舞的青龙偃月刀重达82斤,动作笨重,而赵云使用的是灵活的长矛,因此赵云是刺客型武将,而关羽则是猛攻型武将。但实际上,关羽才是典型的刺客型猛将。比如在汜水关之战中,华雄威震四方,关羽主动请战单挑华雄。曹操为他壮行时还给了他一杯酒,但当关羽斩杀华雄归来时,那杯酒仍然温热,可见关羽斩杀华雄的速度极快,采用的是突袭式的刺杀战法。在白马之战时,关羽仅用一刀便斩杀了颜良,颜良毫无准备,显然是被关羽的突袭击杀。而赵云则更多采用正面硬拼的方式,比如在穰山之战中与许褚大战三十回合、长坂坡的冲锋,他更多依赖正面突破,突袭的机会较少。因此,关羽擅长用刺杀击杀顶尖高手,而赵云则多斩杀防备较弱的二三流武将。

最后,关羽和赵云在刘备阵营中的定位也有所不同。刘备将关羽视为猛将,常常让他出征对外,关羽从斩杀华雄开始,始终活跃在一线战场,因此有更多机会与顶级武将交手并取得胜利。与此不同,赵云最初是猛将,曾在公孙瓒麾下统领骑兵,后投奔刘备,但刘备将他安排为专职护卫,限制了他参与前线激烈战斗的机会。由于这种不同的定位,赵云很少能与顶级敌将交锋,也就难以斩杀一流的武将。
综上所述,关羽专杀一流高手、赵云多杀二三流高手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三国名将排名的误导、两人作战风格的差异以及刘备对他们的战略定位不同所导致的。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呢?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