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黄大爷第一次拿到肾功能报告单时,整个人都懵了。
“肌酐快400了?肾功能只有30%?”

医生的话像重锤砸在他心上,“你这是中度肾衰,再不管,可能很快要透析。”
黄大爷是退休教师,平时看起来硬朗,偶尔有点浮肿、犯困也没太当回事。可这次检查,CT值一测出来就不妙,原本平静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
但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是——10年过去了,黄大爷仍未上透析机,状态还不错。
不少病友惊讶地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只笑笑说:“我就守住了3个‘不’,医生教的,听话最重要。”
一个只剩下30%功能的肾,是如何撑过十年?

他口中的“3不守则”,又是什么?真有那么神?
本文将详细揭开答案,同时也为所有慢性肾病的朋友,带来科学、实用、有效的延缓肾衰退建议。
“只浮肿、犯困”可能是肾衰信号?专家提醒:别等有症状才重视
很多人以为,肾病来时会很痛或“有感觉”,但现实恰恰相反。
慢性肾功能下降,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等出现浮肿、泡沫尿、疲倦、血压升高等表现,往往已是中重度。
医学研究指出,当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60ml/min/1.73㎡,就进入慢性肾病第3期。若持续进展,肌酐升高到400μmol/L,通常只剩不到30%的肾功能,已属中度甚至重度肾衰。
为什么肾病进展如此隐匿?
因为肾脏具有强大代偿能力,哪怕只剩一半,它依然可以维持身体基本代谢。但这也导致人们忽视警讯,等检查才知“已经很严重”。
若放任病情不加管控,持续发展至肾小球完全硬化、尿毒症阶段,患者便只能依赖透析之法,或通过肾脏移植手术,来维系岌岌可危的生命。

好消息是:不是所有肾功能下降的患者都需要立刻透析。
关键是:能不能“稳住不再恶化”。
坚持“3不守则”,10年未透析:他的身体发生了这些惊人变化
黄大爷为何能与肾衰和平共处10年?
医生总结他的管理经验后说,这三点“他一条都没犯”,效果很明显。
1.不乱吃:低盐、限蛋白、不碰补品。
黄大爷一开始就严格执行“肾病膳食”。

- 饮食中控制蛋白摄入,每天不超过40g,主打优质蛋白来源:鸡蛋清、豆腐、鱼肉;
- 每天钠摄入<2g(相当于食盐5g),他几乎不再吃腌制、咸菜类食品;
- 坚决不吃“壮肾补药”,尤其是来历不明的保健品。
医学研究表明:控制蛋白质摄入可减少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减轻肾单位负担,延缓肾功能下降。
2.不乱动:不过劳、不剧烈运动、控制情绪波动。
“锻炼有度”是他的口头禅。
每天下午4点,他坚持慢走45分钟,步速稳定;遇到天气差就练轻柔的八段锦,从不做剧烈爬山、举重或憋气类动作。

此外,他戒掉“情绪内耗”——生气伤肝也伤肾,他常说:“气一场,血压就飙上去了。”
研究发现:长期高强度运动、情绪激动可诱发蛋白尿加重,甚至使肾功能波动恶化。
3.不乱停药:按时服药+监测+复诊。
高血压、糖尿病是引发肾病的两大根源。
黄大爷10年前就被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医生开了RAAS类降压药(如缬沙坦)+降糖药+肾营养药,他从未自行停药。
每三个月定期复查肌酐、尿蛋白、血压、血糖,调整药物。

这正中要害:
高血压+蛋白尿=肾衰“加速器”,控制住了就能减速。
医生建议:这样做,有望延缓肾衰,这3招实用有效
对于已进入慢性肾病阶段(CKD 3期及以上)的人群,通过日常干预可显著减缓病程。医生建议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饮食上“控蛋白 + 减盐 + 高钾食物谨慎吃”。
肾功能差不等于完全不吃蛋白,关键是控制总量、选对种类。优选蛋清、瘦肉、豆制品。过量蛋白只会加重肾脏负担。

钠摄入越低,血压越稳。建议每日盐摄入不超5g(约1啤酒瓶盖)。
注意:香蕉、橙子、菠菜等含钾高食物需谨慎,血钾高者尤其注意。
2.生活上“睡够觉、动适量、测指标”。
优质睡眠有助于肾脏修复。建议保持每晚7-8小时睡眠。
运动不能停,但要适度,推荐快走、太极、体操等低强度活动。
每月至少测1次血压,3月测肌酐和尿蛋白一次。
3.情绪上“稳定心态 + 寻找支持系统”。
慢性病需要长期抗战,最怕情绪崩盘。可以通过加入病友群、家人支持、寻求心理咨询等方式疏解压力。

如果有条件,还可接受营养科+肾内科双重指导,定制个人管理方案。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小事中。今天开始,不妨试试“3不守则”
肾功能下降不是末日,关键是要尽早发现、科学管理、长期坚持。
黄大爷的案例告诉我们:哪怕只有30%的肾,也能稳稳用10年。
你也可以。
当然,每个人的肾功能状态不同,是否适合这些做法,仍需医生评估后确定。

建议:若有浮肿、泡沫尿、疲乏等症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肾内科就诊,定期监测指标,及早干预。
你的肾,值得你更好地对待。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授权。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2022版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
3.《中华肾脏病杂志》2021年第37卷第5期
4.《肾病患者饮食管理专家共识》
5.《高血压与慢性肾病关系研究进展》中国循环杂志
6.《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