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一场普通的感冒,竟然揭开了肺癌的真相。”

家住杭州的老张,今年61岁,是个退休的中学语文老师。半年前,他总觉得嗓子不舒服,有时候早晨起来还咳嗽几声,本以为是老毛病犯了,就没当回事。
后来单位组织体检,胸部 CT 影像显示右肺下叶存在阴影。经进一步详细检查,最终确诊为早期肺癌。
“如果不是那次体检,我还真以为自己就是喉咙上火。”老张叹息道。
医生指出,肺癌并非突如其来,很多人在发病前的半年到一年,其实身体早已发出“信号”,只不过被忽视了。

这些信号不像电影里那样惊心动魄,反而非常“日常”,甚至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上火、疲劳等小毛病。
那么,肺癌早期到底有哪些预警?是否可以通过这些信号提前发现、及时干预?尤其是其中第3点,常常被人忽略——而它,恰恰可能是最早的线索。
“咳嗽、乏力、声音嘶哑”只是感冒吗?医生提醒:未必那么简单。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据《国家癌症中心年报》数据,2020年全国新发肺癌病例约为82.6万例,占所有癌症总数的17.9%。

在这些患者中,超过70%的人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因而治疗难度大、生存率低。而早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却可以达到 约70%~90%。关键在于——是否能早发现。
医生研究指出,在确诊前1年内,部分肺癌患者会表现出一些典型但容易被忽视的身体信号:
持续性咳嗽:
不是普通感冒导致的那种“咳几天就好了”的咳嗽,而是持续2周以上的干咳或刺激性咳嗽,尤其是在清晨或夜间更明显,咳嗽药无明显缓解。
胸痛或隐痛:
部分患者描述为一阵一阵钝痛,位置不固定,偶尔深呼吸或咳嗽时加剧,但拍片又查不出明显肺炎或肋骨损伤。

声音嘶哑:
声音变哑或说话费劲,常以为是“上火”,实则可能是肺部肿瘤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所致。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与乏力:
短时间内体重下降超过5%,同时常感疲倦、易出汗,尤其是夜间出虚汗——这些都可能是肿瘤代谢活跃的表现。
指端肥大(杵状指):
这是肺癌患者中较“隐秘”的一个特征:手指末端肿胀、指甲变弯变厚,看似像“鼓槌”,实为长期缺氧引起的末梢改变。

身体出现这些信号后,如果不重视,可能在半年至一年内发展为晚期肺癌。
医生们在对378位早期肺癌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中发现,约有68%的人在发病前8~12个月出现过不明原因的咳嗽或乏力,但只有不足20%的人及时就医。
一位来自上海的60岁女士,曾连续两个月晨咳不止,还以为是“空调病”,直到体重在两个月内掉了6斤,才引起重视,结果确诊为肺癌中期。
而更多案例表明,被忽视的“日常小症状”,恰恰是最早的警报。例如声音嘶哑在少部分肺癌患者中提前出现8个月以上,但通常被归咎于职业用嗓或天气干燥。

“等到真的感到胸闷、呼吸困难时,往往已经是肿瘤占据较大肺叶,甚至出现转移了。”协和医院呼吸科医生如是说。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真正早期识别并预防肺癌?以下这5个建议建议尽早开始执行。
1.定期胸部低剂量CT筛查:
建议40岁以上、有吸烟史、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早期发现病灶,比X光更敏感,漏诊率更低。
2.重视“反复咳嗽、声音变化”的信号:
如果在无明显感冒的情况下反复出现咳嗽或声音沙哑,持续超过两周以上,务必就医排查,切勿仅靠含片或止咳药应对。

3.改善室内空气环境:
减少油烟暴露、定期开窗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等,特别是厨房常年使用燃气灶的家庭,应加强通风和油烟机使用频率。
4.远离吸烟与“二手烟”:
吸烟是肺癌头号元凶,90%的肺癌患者有吸烟或被动吸烟史。不仅主动戒烟,身边人也要避免吸烟对家庭成员的危害。
5.增强免疫力与定期体检:
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快,可提高机体识别与清除异常细胞的能力。体检中若有癌胚抗原(CEA)升高等异常指标,也要密切跟踪。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觉察与行动中。
肺癌虽然“沉默”,但它并非不可防,也绝非不可控。关键是——我们是否愿意正视这些微妙的身体变化,是否愿意去多看一眼体检报告,多跑一次医院。
今天开始,请你记住这5个预警信号。别让“早知道”变成“来不及”。
如果你或家人最近出现了文中提到的症状,尤其是持续咳嗽、声音沙哑、体重下降,一定不要自行判断,更不要拖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检查。
毕竟,健康从不是理所当然,而是每一次重视与坚持的结果。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授权。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国家癌症中心年报《2019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肺癌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部肿瘤诊治共识》
《协和医院呼吸科肺癌患者管理手册》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